从华亭到机场,只用了20分钟,上海的交通还是很顺利的。匆匆登记,真郁闷alix送的枫蜜被安检收缴了,当然还有更郁闷的,到登记口,我们的飞机晚点1个小时。想起了来的时候国航班机只推迟了15分钟到达,机上的一位哥们说“这是这个月少有的准时”。大概就是这样了,不过恰好,notebooking一下,记录一下今天的收获。
上午参观上海临港新城,上次来南汇面试的时候也来过,但是当时天气不太好,没怎么下车看,而这次同参观都是欧美同学会的专家,所以安排了最好的人来给我讲解。在路上,看到上次来尚没有竣工更谈不上绿化的高速和道路,现在已经成了漂亮的景观道,短短几个月,真是惊叹变化的速度。Stephanie说是“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她正在学习中文,虽然不太准确,但是表示了这样的意思。
在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给我们介绍了“港-桥-城”的关系、战略和未来。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洋山深水港是依岛建港,保上海国际港地位,因此需要长达32.5公里的东海大桥,而为港服务,因而有临港新城。城有滴水湖,“滴水成湖,黄浦江、钱塘江如双龙,画湖点睛”,城以湖为中心,辐射三环依次为商贸、景观、住宅,“泛起涟漪”。上海的四个中心: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与临港相辉映的是物流园区、保税港区、重型装备园区。与上海的战略“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先进服务业”,重型装备、物流分别占一。在保税港区展览厅里,可览港、桥、城全景,那个叫壮观。一个专家说“大手笔”。其实洋山港的决策也是惊心动魄,堪称政治与经济的大决战,也是地方利益和国家战略的角逐。最后还是最高领导拍板,这一拍不要紧,中国最大的国际港、世界最长的跨海桥都在这里诞生。
及至看到桥本身,委蛇如练深入大海,大小洋山岛若隐若现,而浪腾风远,都在轮下腾风远,都在轮下延展。IEA的杨明连连惊叹“震撼”。三年建设的奇迹,摄影师江祥新说起这个桥,那是最牛B的技术,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已经相当先进了,自豪。这种大型工程,在其它任何国家都难以上马。而这里,渔民的解决,占地的征用,港桥的建设,一如Hammer的赞叹“奇迹”!
到了小洋山港,在一个小山头,可览一期港口建设全景,其实在路上来往的大卡挂着集装箱,在海风中前进,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物流。看到繁忙的港口,有一艘大型货轮正在卸货,大型机器臂吊着集装箱上下来回,有条不紊,就像搭积木。以海和蓝天做为背景,这里就是长三角的出口和东亚的入口。而那边,二期正在紧张的建设。山头一个导航塔,信号架在旋转,看着过往的大卡和吹碎的海浪。
这种场景,难不生豪情,岂不怀憧憬。一句话,这里是上海的未来。如果浦东代表上海的现在,那临港则是上海的未来。10年后看上海就在此。
在飞机上用一下电脑,透过窗看着上海的夜景,又是别样的繁华。
今天的环球时报做了一期专刊“近代影响中国的50个外国人”,用人物来串历史,做得还不错,评论也颇有些启发。中国历史到近代是穿越最难转型的“三峡”。
报上还有一段争论干细胞的评论,或者也是strong先生的问题。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恩格尔哈特认为可能会有一场“文化战争”,“对人生命的意义、患病、临终和死亡的认识上,我们时而达成一致,时而陷入痛苦争议,我们注定要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这大概就是人类所谓的宿命。而人类对于自身的疑惑,讲永远超过对我们周边世界的疑惑。生命科学的发展,不仅是对人类智慧的挑战,更是对人类道德观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