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1, 2007

忆Yosemite

优胜美地国家森林公园是加州的自然遗产,上次来三藩的时候,跟着老贾去拜访了约翰.缪尔的故居,感受缪尔追随自然一生的脚步,对于这个懂得自然语言的须发老人仰慕有加。那一段水的传说,从冰川融水、润土散骨、亲石吻岩、出土涌泉、滴水成流、汇流成溪、纳溪成河、波腾浪卷、入海终息的描述堪称动容。缪尔的优胜美地,你我的优胜美地。

 

路转峡谷溪流侧,新娘面纱掀羞涩。

半穹欲展苍鹰飞,酋长吆喝青骢勒。

优胜瀑响雪山乐,美地湖涵薄暮色。

缪尔森林今犹在,当念总统从君策。

 

注:进入Yosemite Valley不久就有溪流绝响在路侧淙淙,而左侧不远处林中掩映处就是著名的新娘面纱Brideveil FallHalf Dome,我姑且译成半穹吧,是优胜美地的标志,因其一山半圆,一半绝壁而名,从峡谷望去,就像一只雄鹰展翅欲飞。Captain Peak是入口处不远的一处绝壁,蔚为壮观,此处用酋长也有点历史感,美国的古代史一半是印第安人史。优胜瀑Yosemite Fall是谷内另一处美丽的瀑布,共三节,从雪山宣泄而来。Mirror Lake化译为美地湖,也和优胜瀑有个对照,我们赶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已经是暮色初降,半壁湖色煞是好看。

而对我来说,优胜美地最美的故事还是罗斯福总统与缪尔在此地呆了一个星期,尔后接受缪尔的建议开始建立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我想这是对于世界和环境的一个伟大贡献。游客中心仍可见罗斯福拄杖和缪尔站在冰点Glacier Point俯瞰峡谷的合影,这当是一段知识和爱改变世界的佳话。严格来说,缪尔森林Muir Woods在三藩以北的一段峡谷,而非在优胜美地,不过个人以为优胜美地的巨杉应该比缪尔森林更有资格接受缪尔的衣钵。

特别感谢:春假break的一个周末,QingMinYong同行,向优胜美地国家森林公园,穿峡谷访神湖观瀑布走森林,跟随缪尔的脚步,体会我们的森林公园。向伟大的舵手Qing、企业家之星Min和绝对挑战Yong致以深深的谢意。

Wednesday, May 30, 2007

记Grand Canyon

记得当时来P大学习自然地理的时候,开讲河流地貌、地质历史都逃不开大峡谷,而国家地理的专题片也是把大峡谷讲得自然造化神奇演绎得回肠荡气。Great Places系列中也有大峡谷的流觞。Banderi的音乐也有一个专辑名曰Grand Canyon……这个地方,一直想去,工作结束后一段空闲时间成此行。

 

如来神掌劈千峰,关公大刀斩百峡。

鹫掠褐壁翻地史,鹰击渊底戾天心。

流锯万岩就其深,水侵亿石成其大。

蓝天飞翔会有时,宜将功夫做到家。

 

注:“水滴石穿就其深,流锯岩断成其大。”灵感之句,回来之前一日下52L路车,去Moming家去他托我带的东西,峡谷突然历历浮现,此一句奔涌而来,窃喜。

从常识来说,水滴石穿容易联想到深,但大峡谷为什么这么深,却是高原不断抬升和科罗拉多河长年累月侵蚀切割而成,而非水滴而成。至于峡谷为什么这么大,乃是河流侵蚀后,岩石风化不断崩塌,风化物随河流流到亚利桑那平原沉积。支流和改道河道汇集于此,而崩塌面愈来愈广,所以这个地方的峡谷也就显得特别大。为“有科学依据”计,所以改成“流锯万岩就其深,水侵亿石成其大。”欢迎讨论。

而如来、关公一句,实乃中国特色,谁叫俺是中国神话养育的孩子呢,不过估计米国孩子们不干了,可是上帝也不干这体力活啊,也许可以换成蜘蛛侠,加勒比海盗之类的,不过也太没意境了吧。所以还是让中国文化滋润一下米国水土吧。用“奔流到海会有时”也许更贴切些,不过本人博名“蓝天飞翔”,还是顺带做个广告。

特别感谢:如果不是Min友情支持,去大峡谷的想法也许不会落地。与友同行,既可分担准备之累,分摊车马之费,又可分享旅途之乐,游学之余得以亲见享受自然之美,也是一件幸事和快事。

Tuesday, May 29, 2007

题Lake Tahoe

Tahoe生于高山断层,蓄于雪山融水,在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之处,是游者圣地,也是气候、地貌和生物实习的佳所,当年所学偶尔泛起,看来科学还是一种语言,而缪尔所言“只有了解才会热爱,热爱方能保护”极是。

MinQingXueqing都说此湖好,Xiaofeng去时更叹“不信人间有此湖”,心里痒痒的。恰好XunyiYanzhao同行,一日来回,虽则辛苦,但大自然是世界的,妙趣无穷。有时在这边玩,觉得特“没文化”。于是拼凑些古人的字句,做文字的游戏,也做留念,偶得妙句欣欣然。

 

湖接蓝天深似海,沙披林海残雪留。

清波绿岸碧渐浓,柔风嬉浪吹如逗。

最是湖畔行不足,一人独坐一湖幽。

哪堪人间有仙境,不知桃源何处游。

 

特别致谢:28日恰好是Memorial Day,举国放假,遍寻租车而不得,幸得Guoliang成全,不惜爱车以慰“不留遗憾”,致以革命的感谢!亦对An的支持表示谢意。

Sunday, May 27, 2007

题17 Mile


眼看着要回家了,受Biao之邀到UC Santa Cruz一聚。感受林中校园之余,驱车到附近17 Mile Pebble Beach一行留念。

 

车行十七里,人随风景立。

九曲八湾路,林伴草相依。

天阔海沉吟,礁倾花舞戏。

风携银沙起,鸥逐浪飞低。

山水有本性,不共心情异。

 

注:“风携银沙起,鸥逐浪飞低。”灵感之句,原为“卷”字,S言,“卷”有“凶险”之意,不若“携”好。诗心如此,好生仰慕。另“山水有本性,不共心情异”也可作“山水有本色,不因游人异”,都有一番玩味。

特别感谢Biao的热情款待,Haitao友情相送。

Friday, May 11, 2007

“拜托客”里的“摆脱”生活

Qiuzi同学把他们家博客发给我的时候,着实让我惊叹web2席卷中华大地,全民博客的浪潮已经深入我喜欢的老师的腹地了。“Bytalk”经东波同学(东波同学在偶眼里简直就是东坡同学,第一次读到Qiuzi同学发过来的毕业纪念,就是他的主笔,也着实沸腾了一把)一解释,说他们家孩子要爹办事最厉害的一句话就是“拜托”,拜托一来,无人能赖。于是拜托客成了这群绝世聪明,星星可爱的“摆脱人”的网上家园。摆脱是我的音译,摆脱尘世的局限,寻找心灵的家园;摆脱现实的羁绊,构筑精神的天堂;摆脱年龄的隔阂,同唱自由的欢歌……

 

今天的主题是讨论他们家Wei同学回复Yong同学的一段,“关于语文和数学”:

“其实只有两种学问,一种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数学就是这样的学问,一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语文就是这样的学问。

数学的力量在于抽象能力,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够抽象,归纳,提炼,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例如你设计的关于狗的试验,你才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重要的是你能有时间干更多的事情,或者玩,还能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重要,一朵花开放的时间可能只有几个小时,但是你可以用100种写法写上几天,你写的东西还可以持续地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象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已经流传了3000年以上了,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深厚,可以更好地和其他人交流,这些人可以是你身边的,也可以是你不认识的,甚至可以是古代的或者是以后的年代的,你能够体会到想象的乐趣。

人的生命无论如何是有限的,如果你有数学的功底,就能变复杂为简单,腾出大量的时间感受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有语文的功底,就能将生命过程中一个个美妙的时刻凝固,放大,和认识的不认识的,存在的不存在的人分享,这样,你的生命就会延长,丰富,十倍于,百倍于其他的人,所以,数学和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是一个人在二十岁之前必须做好的事情。”

 

xiaoli同学据此来一段恶搞“关于男人和女人”:

“世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男人就是这样的人,一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女人就是这样的人。

男人的力量在于抽象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男人才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重要的是男人能有时间干更多的事情,或者玩,还能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重要,买一条裤子的时间可能只要几分钟,但秋子可以用上三个钟头,但秋子买的裤子却可以穿很长一段时间,象她今天穿的这条,已经穿了五年以上了。一个女人的功底深厚,可以更好地和其他人交流,这些人可以是你身边的,也可以是你不认识的,甚至可以是古代的或者是以后的年代的,你能够体会到想象的乐趣。

人的生命无论如何是有限的,如果你有男人的功底,就能变复杂为简单,腾出大量的时间感受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有女人的功底,就能将生命过程中一个个美妙的时刻凝固,放大,和认识的不认识的,存在的不存在的人分享,这样,你的生命就会延长,丰富,十倍于,百倍于其他的人,所以,男人和女人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人在临死之前必须做好的事情。”

 

Wei同学的分享非常有理,Xiaoli同学的恶搞也相当犀利啊。每个人的思想原只是源自高山的小溪,却因了这个“拜托客”成了大海的栖息。这段对话也让我想起了一个Yue同学戏称学问的境界。最有名的当然推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大家都知道,所以在此按住不表,而叶文虎关于知识分子、贩子、骗子的解析也深得现实。回到Yue同学的搞笑版本:学问第一境界是把一个问题或事情说明白(深入浅出,有点类似数学和男人),第二境界是把一个问题或事情说得不明白(深入深出,有点类似语文,如果说是女人估计要挨鸡蛋了,不过有时候确实让人搞不明白啊,哈哈),第三境界乃是把一个问题或事情说得不明不白(深入玄出,有点类似哲学)。其实我是想在Wei同学的基础上在加上哲学。

 

Xiaoli同学是何许人呢?看看人家的自我介绍,读来估计是男人理想的老婆形象,可惜人家已是孩子他妈。不过还是仰慕一下,呵呵

关于老幺:住遥远的大西北,一个山水相连的地方。生活所赋予我的所有角色都得扮演:既为人妻,还为人母;要工作为生计,要养家为生活。与家人分担柴米油盐,与朋友分享喜怒哀乐。忙时四脚朝天,闲来饮茶喝酒。一本好书,一首好诗,是平淡生活的奢侈奖励;一碗面条,一杯绿茶,是平凡人生的最高境界。没大追求,喜大路货。无高雅兴致,少小资情调。不习惯上剧院和音乐厅,专爱好客厅和洗澡间高歌。对老公有不耐烦的时候,但末了,还得好菜好汤地伺候;对儿子有连吼带叫的时刻,但最后,总是以亲吻拥抱为道歉。对自己,马列主义多于自由主义,对朋友,自由主义多于马列主义;对父母,责任心重得似扛不动的十字架,对手足,依赖心总是占据上风而依小卖小。依然有喜下雨不喜刮风的偏好,照旧是爱爬高登山却不善伺花弄草的性格。在正规场合常常手足无措,在厨房客厅却谈笑风生。对大人物或大事件有种本能的躲避,对街头路边的流浪者有种自然的亲近。自诩善解人意,却常不谙世事;喜阅览闲书,却又不求甚解;爱触景生情,却不善风花雪夜。对积极乐观心态活泼有无端的追求和喜爱;对悲观消极无病呻吟有自觉的回避和不屑。有可圈可点的优点,也有罄竹难书的恶习。总而言之,是一个把过日子当人生,把人生当过日子,对人对己都很兢兢业业的人……

 

“拜托客”正是:拜托,给点想法好不好?

Saturday, May 5, 2007

那些记者教给我的事

惊叹我身边的这群记者朋友,屁颠屁颠的折腾半时一篇洋洋洒洒、行云流水的熊文就出来了,我仰慕的说,“你太熊了”,他们常常得意的说“我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是啊,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卖油翁,挽起袖子对欧阳修笑眯眯的说“无他,唯手熟耳”。我再YY哪天哥们最好是姐们也来仰慕的时候,我也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无他,混口饭吃”,然后美滋滋的回去。

 

“我觉得我没地可去了”,Gu也迷茫。SL评说“他就是孤独”,其实他是精神的贵族。在国内一家号称最NB的媒体做了8年,还没有被磨去棱角。东南亚的AIDS报道,剑桥的游学经历……人生的经历有时候会导致虚无,但真的猛士是从虚无中寻到希望在泥淖中找到精神的稻草。大男孩样子的Grandpa和圣诞老人还在人生的轨迹上游走,谁能寻找到灵魂的归宿,“我喜欢永恒的东西”,却不幸做了速朽的新闻。不过我还是欣赏他评点人物的不着痕迹,也喜欢他煽情故事后精致的英语表达和流畅的思维逻辑,以及这背后的人文关怀。

 

你要find a angledig a hole and tell a story,这些词对我来说已不陌生,但还新鲜。Youshi对于细节的触觉,Liang对于深度的视觉,Min对于热点的嗅觉,Tina对于问题的味觉……我一直觉得记者是最好动用全身十八般武艺的地方。信息过剩对于记者的挑战就是垃圾文章对于学者的挑战。记者对于新闻的饥渴就像一条扑向骨头的狗。不过Rong说,“做什么都不是一份工作嘛”,看透后成就的高度。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一部电影,三个记者呢?三个记者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结合自然血泪史的历史画卷,裹着明星富豪发家史的八卦地图,汇集中国崛起气候变化的风云卫星。“上知天,下知地,中间还管空气”,我原以为只有地理学家这么YY,原来更是没有记者不知道的东西。(娱乐)圈,(学术、企业)界、(文)坛,臧否人物,评点局势,虽说到头来“什么圈都是花圈”、“什么坛都是祭坛”,但是热闹的还是新闻“界”。

Wednesday, May 2, 2007

ESPM的博士生交流会

BiaoCrutz来,参加ESPM的博士生交流会ESPM是这边自然资源学院的一个系名,从名字就可以看到他们的交叉学科,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是个大系,自然和社会是两大块,交叉(Inter-discipline)是他们的口号。据说也是ESPM的第一届,所以也是在探索,基本汇集了该系博士生的当前研究和研究计划。

来的人不多,但也不少,斯坦福的Gretchen Daily教授,他是跟John Holdren在能源与资源小组ERG的博士后,John Holdren那是ERG开山的三个John之一啊,现在在哈佛政府管理学院,也是AAAS的理事长。John Harte则一直留在ERG做教授,就是我说得那个可以跟学生在路上多谈几分钟的瘦老头。还有一个John就不知道去哪了。

很喜欢Daily教授的风格,比较有亲和力。她来谈Aligning Economic Forces with Conservation。主要围绕Polasky and Buddies theory来讲: Decision - (Scenarios & action) - ecosystems - (Production function) - services - (valuation) - value - (information) - institutions - (incentives) -。顺带介绍一下她的一些项目,其中,The Natural Capital project发展生态经济评价的新工具。

而博士生们粉末登场,那个叫交叉啊,有做消费者和环境关系的,有土壤碳循环,蜜粉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还有某某昆虫或夏威夷的物种等等,有些不完全感兴趣,有些是完全不感兴趣,不过都还恳切交流。总的感觉是五花八门,绝对交叉,但都沉下心来做,Peng说最大的区别乃是科学的精神,Christine为了研究怒江的当地社区,在怒江呆了9个月。几个牛人Wendy Yang等等。

交流的组织也很有意思,当然是学生们自己觉得交流的需要,包括讨论会,招待会,晚会,总之创造一切条件方便大家交流。中间还穿插了职业发展规划的如何做研究的讨论,Daily还有ESPMfaculty还有研究做得好的学生一块分享。还有一个panel讨论ESPMInter-discipline的理念问题和办法。学问的第一定律是把学问当学问来做,第二条是创造一切条件满足上一条。

BiaoNorth Gate的草坪,在图书馆的前的把我们都认识的XDJM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头到脚,从学问到学习,从哪到哪都八卦完,辅以我们的梦想和期待,实在鼓励DDMM们来这个“是非”之地。他乡遇故知,也是TM的酣畅淋漓,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