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的问题:中国到底要不要发展CCS,如何发展CCS?
Fact Sheet:
碳捕获和碳储存:简单说就是把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捕集起来打到地下去,从而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中国(已经/或迟早将)成为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2008年排放达68亿吨,占全球总排放的21.8%(BP能源统计)。
70%的能源依赖煤;80%的电力来自于煤;2001年到2008年,火电装机容量翻倍,从300GW到600GW(2008电力统计快报)。
要实现2℃目标(450ppm),2050年前,全球平均每年约需减排50-100亿吨(IPCC,IEA情景分析),其中14-19%要通过CCS来实现。
碳捕获的平均成本约为30美元/吨(保守估计),碳储存的平均成本为10美元/吨(乐观估计),储存潜力(远景)可达23000亿吨(PNNL)。全球CCS平均成本50-100美元/吨。
全球碳市场的价格,CER:15-30欧元/吨(点碳)。缺口30-60美元/吨。
2009年7月,全球第一个CCS示范项目大瀑布电力公司在德国北部的电厂捕获运行不错,碳储存阶段却因为地方居民的反对歇菜了(路透)。
争论焦点:
中国是否定量减排?减排多少?
CCS可以发挥多大作用?成本代价几何?
技术路线选择?未来前景?
正方观点: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大量排放
中国受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增大
发电厂仍然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
CCS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于国际机制的设计
Know-how(没找到好的翻译)以及潜在技术出口机遇
反方观点:
CCS技术还不成熟,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CCS的成本非常大,除有EOR和ECBM外基本是烧钱
碳储存还未可知,中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不确定性较大
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风险,如泄漏等
中国尚无减排义务
CCS无溢出效应:不生产GDP,不解决就业
有这个钱干点啥不好: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
被忽视的成本:
CCS的能源损失,约为20-23%,由此造成的煤炭使用增量将通过煤炭产业链条扩散到整个能源系统。
被忽视的事实:
煤电矛盾长期存在,电厂无法连煤炭成本都无法消化,哪能消化CCS增加的成本。
结论:
No easy CCS, No quick CCS.
能力建设(技术储备、地质调查、风险评价、公众参与)
主动CCS:对于符合中国能源战略的CCS技术和项目优先开展
被CCS:加强国际合作、学技术、引资金、搞创新
提高能效节能减排是王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是正道
欢迎讨论。
在目前任何一个能源情景模拟下,中国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都应该是煤吧。而且煤电还有锁定效应。所以,要达到控制升温2C以下的话,CCS看上去是必须的。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清洁煤加CCS,都亟需技术进步。当然,在中国现有阶段,节能减排是最具经济性的措施了。
ReplyDelete简明扼要,概括的不错。
ReplyDelete天哪天哪!
ReplyDelete我们系搞的研究生辩论赛,前天的辩题就涉及到这个了
ReplyDelete前几天,听姜克隽老师的一个讲座。现在CCS在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碳捕获与埋存”这几个字。而是CCS的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工、发电、地质等诸多领域。目前中国一个数千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官方的态度是通过CCS的研究,引导化工、发电、地质等领域技术有一个突破猛进的发展。就像中国的航天技术带动一大批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一样。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是很实在的。
ReplyDeleteYi,对,所有的模型都预测CCS是必须的,但是没有模型告诉我们中国正在做什么?哪些是能做的?谁来买单?等等。而这些才是发展CCS现实的问题。建雄,姜老师的这个观点是一个很积极的思路,对CCS发展也有帮助,不过,如果要找一个“带动力强”的领域,我觉得新能源更好啊。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汽车”是个带动力强的行业,但是未来也许会证明中国大力发展小汽车,可能是一个“灾难”。
ReplyDelete走之前一定要和你通电话。有空看一下我们网站www.iatp.org。环境问题我们也没少做。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