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4, 2010

一个“决定”可能引发的悲剧

美国最高院21日以54的投票通过了“Citizen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s Commission”的判决决定。简单说就是为公司捐资竞选开了方便之门,公司捐资政治言论也是其言论自由的范畴,不再受到之前的限制。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国内政治角力的白热化可见一斑,而其长远影响,可能是迅速和深刻的。



要说美国的选举是金钱选举大概也是准确的(不过这不能做为不选举的理由,就好象还没吃饱饭就说富人有富贵病一样)。选举自然就有选举的问题,竞选绝对是个烧钱的活,竞选人要组建竞选班底、要出场,要在媒体上露脸、宣扬自己的政见,任何一项,都需要巨额的竞选资金。所以竞选人如何筹集充足的资金成为选举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各个利益集团,也会趁机通过赞助选举寻求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所以,为了保证选举公正,美国的法律规定,企业、工会对选举的捐款是有上限的,但是对非竞选捐款没有限制。很多企业、工会为了钻空子,不把捐款用于竞选人本人的竞选广告,而用于所谓的“议题广告”,即在广告中只宣传竞选人的政策,而不提竞选人本身的名字,这样就规避了法律限制。1997年,麦凯恩等议员提出议案,提出禁止利益集团把钱投入“议题广告”中,2002年,小布什签署了“两党竞选改革法案”,各政党不得接受任何“建党资金”,也不得在竞选期间尤其是选举的最后阶段打所谓的“议题广告”。



同年,美国的工会组织、基督教联盟、民权联盟等团体联合上诉到最高法院,声称“两党竞选改革法案”违宪,认为它禁止集团或者联盟向支持的政党“慷慨解囊”,限制了言论自由。最高法院于200312月以54做出裁决,认为该法案“合乎宪法”,利益集团直接参与受到了法律的约束。但是6年之后,最高法院做出了这个截然相反的裁决,认为限制利益集团对竞选广告的投入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属于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政府不应该管制政治言论。利益集团又可以畅通无阻把钱投入到对自己喜爱的竞选人宣传中,可以随心所欲地为自己的利益代理人高唱赞歌或打击对手。这次还是54,真是又一个无奈的比例,成为民主的腰身。



要说原因大概还要从奥巴马竞选说起。奥巴马的胜利,可以说是网络时代平民的胜利,奥巴马在总统选举期间筹募捐款大约7.5亿美元,超过395万民众给奥巴马捐款,这大概是美国总统竞选史上的奇迹。奥巴马受到民众的支持和欢迎是一个方面,而FacebookTwitter等网络工具,又为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参与和支持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另一方面,共和党的传统金库,利益集团对于选举的捐款又受到了法律限制。所以共和党要翻身,首先不能在筹款“资金上”上先输给了民主党。而最高院的大法官虽然执公正之仗,不分党派,但受总统提名,仍然有鲜明的党派痕迹,当前的9个巨头,就是共和党占到了多数,54对于最高院的决定,真是微妙的数字。



对此,奥巴马非常恼火,在123日的每周的在线演讲专门针对这个决定,认为这将为特殊利益的金钱的洪水侵蚀民主打开闸门,特殊利益集团,说客很快会占领阵地,要通过能源自主和医疗改革等“常识”性法案将越来越难。利益集团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了,不需要再给更多,而WE,也就是他竞选中提到的每一个人,普通人,才是最需要听到的声音。他只要在位,就要确保白宫为“人民之宫”。Hufftington Post有一篇评论很有意思,说这个坏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很快会波及到州县乃至学区的选举,并将把美国从民治、民有、民享的政府,变成(公)司治、司有、司享的政府。



说来奥巴马政府上台一年,虽励精图治、矢志改革,但一边深陷医疗法案泥淖,后院又传共和党控制了国会的多数,中期选举民主党也面临严重挑战。这一切,使本来已经难产的“气候法案”可能面临夭折的危险。如果利益集团拿到最高法院的“通行证”,对中期选举大加投资,共和党收回失地,那奥巴马即使有一百个“领导气候行动”的心愿,也恐怕是回天无力了。一方面很多人都认为“没有美国的气候协议,都无法完成”,但另一方面,美国的国内政治,决定了美国还将在国际谈判的外围徘徊更久。所以,国际气候变化的谈判,短期内恐怕要降低对美国行动的期待,同时也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Energy Working Group talk: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Wind in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mplic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Global Carbon Offset Policy



Energy Working Group talk: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Wind in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mplic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Global Carbon Offset Policy   Download ical

Research in Progress Seminar

DATE AND TIME
January 20, 2010
12:00 PM - 1:30 PM



AVAILABILITY
By Invitation Only



SPEAKERS
Gang He - Stanford University
Richard K. Morse - Stanford University





Gang He and Richard Morse examine one of the biggest controversies in the global carbon market - the additionality of Chinese wind power in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Addressing and moving beyond the binary question of whether such projects do or do not represent "real" CO2 reductions, they use insights drawn from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ntire Chinese wind CDM portfolio to argue that the current leg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additionality is unworkable in the Chinese power sector when one takes into account how regulation and policy in those markets actually func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current CDM additionality regime, additionality cannot be credibly verified for Chinese wind - a problem that extends to multiple types of energy projects in numerous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short,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wind illustrates the need for large-scale reforms of how the world validates carbon credits in developing world power sectors.  In a post-Kyoto world that envisions a greatly expanded role for international carbon offsets,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carbon markets through smarter policy engagement with countries like China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pics: Energy | China




LOCATION
Richard and Rhoda Goldman Conference Room
Encina Hall E409 (fourth floor)
616 Serra St.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94305
» Directions/Map


Wednesday, January 6, 2010

经济危机下的风投趋势


昨天收到Greentech Media的一份所谓的年终报告,身在硅谷地带,这种气息还是阻挡不住,去年访问过几家清洁能源的风投公司,也和几家有过交流合作,资本对于利润的追逐放大了承担风险的能力,但也成就了“新经济”的梦想和“泡沫”。还是很好奇的看了一下这样的报告。


 


Greentech Media的报告宣称,2009年全球清洁技术总投资为48.5亿美元,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76亿美元,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是真金白银的。不过貌似投资的项目却比2008年多,定投的有356个项目,比去年350个项目还要多。说明危机下面,“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每个项目给钱更谨慎了,“钱要花在刀刃上”。


 



再从行业趋势来看,不出意外,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网、汽车与交通、电池分列投资项目的前五名,论投资额太阳能和生物能也遥遥领先。其中太阳能行业获得的投资规模最高成交项目也最多,达成了84宗交易,总价值14.15亿美元。查了一下单子,我觉得挺好奇的,竟然还有核能,一个项目,难道这个也是风投追的对象?这倒是以前没有注意到。另外,绿色金融和绿色IT也是与传统的结合新生。还有一个绿色消费产品也挺有意思的。


 



也看到了几家新公司,以前没注意到的。比方说Silver Spring Networks,是一家智能能源平台的公司,骗到了Google Ventures等风投的1亿美金;Synthetic Genomics是家搞生物能源的,圈到了埃克森3亿分多年提供的资金;Solyndra是家太阳能公司,轻松搞掂1.98亿美金。还有eMeter,看名字就知道是个智能电网的,也找到了32百万美元。想了解一下这些公司,只要在Google上搜一下就行了,我想他们当中,不过10年也许就有想Google一样牛逼的公司。


 


而又看到另一份报道盘点国内投资行业:风生水起,投资项目迭出,除了生物制药、医疗、教育培训、连锁、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清洁技术等传统领域不断落单外,一直以“高成长、高回报、高风险”吸引风投进场的TMT(电信、媒体和科技)更是“撒钱”的重要阵地,电子商务、SNS社交、网络游戏、无线互联网、视频行业成为备受追捧的“五朵金花”。也就是说,国内的重点仍然在互联网行业,不过新能源、清洁技术应该也是风起云涌了。


 


我觉得硅谷还是很牛逼,因为是一个科研、高科技创新、创业、风投、上市、啥啥的打群架的地方,打群架自然会血流成河,不过也会有一些牛们从河里站起来,“乘风破浪”,他就是我们称之为硅谷的幸运儿。暑假去了一趟环球影城,前段又看了《阿凡达》,对好莱坞的群架也小小感慨了一下,全球票房不到两周席卷10亿美元,一边撒钱,一边圈钱,美国在科技、文化以及金融上的吸金术还真的值得好好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