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5, 2006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倡议书

第二届地理学研究生论坛举办也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把这个东东贴出来,热情和优秀的KY把这个发给我的时候,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青年的话语权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回想去年一起折腾第一届的时候,我们只是想寻找一些交流,做些事情。而今,他们想发出一点声音。看看热血青年的激情,再读到老蔡的严谨修改,还整合了张国友、樊杰、老柴、周尚意等等老师们的意见。倡议,总是有一些怀着理想去努力,那么,这也正是希望之所在。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倡议书
——关注研究生的成长和地理学的未来
(2006年11月12日,北京)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于首都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经过热烈的讨论,达成下列共识:
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以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和人类自身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分布格局与演变过程主要内容。地理科学曾被钱学森院士列为十大科学门类之一,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理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地理学研究生是地理学研究的新生力量,是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理应承担起地理学未来发展的重担。


当前,地理学界浮躁之风蔓延,“去地理化”趋势浮现,强调经济收益忽视基础研究,重视短期容易出成果的论文而轻视长期积累基础上的论著写作,同国际浅层次的接轨,等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地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也面临着若干困惑和危机,主要问题有:
1. 近年来部分地理学机构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适当地扩大,一些导师名下的学生过多,进行“放养式”培养,指导粗放,导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下降,毕业后缺少独立科研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2. 目前的地理学研究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不能准确把握科学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识面趋于狭窄,科研实践缺乏,实地考察和动手能力较差,忽视第一手资料,过分依赖第二手资料。部分研究生参加横向课题过多,在理论和方法上缺乏锻炼。
3. 目前学术风气浮躁,学校对研究生的考核指标也急功近利,致使研究生缺少潜心做研究的氛围,科研态度不够严谨,科研工作不够扎实,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多追求一些“短、平、快”的论文和项目,不利于地理学的理论创新;学术道德修养和吃苦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有待提高。
4. 广大地理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的机会太少,难以培育开拓意识和交流意识,致使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地理学专业内部的交流太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之间的交流平台尚未真正建立。
5. 选择专业的功利色彩过浓,部分研究生缺少为科学献身的敬业精神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倡导:
1. 地理学研究生要充满忧患意识,增强对地理学发展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在打牢专业基础,把握学科动向的基础上,既注重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也要深入实际进行观察、实验和调研。
2. 地理学研究生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秉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在为地理学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恳请主管研究生培养的有关部门加强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反思与改革,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我们倡议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保持三年学制,以夯实理论基础。
4. 呼吁广大地理学研究生导师为所指导的研究生量身制定培养目标和可行的培养计划,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5. 促进大众传媒加强对地理学社会功能的宣传,扩大地理学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认知,为地理学研究生营造一个社会认同的环境。
6. 呼吁地理学机构和相关人士关注地理学研究生的成长,尤其是要改善他们的科研条件,多为他们提供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促进各地研究生之间,地理学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地理学也不例外;
地理学的性质决定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我们义不容辞;
我们众志成城,激情满怀地投身地理学的研究,让地理学事业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更加辉煌!

1 comment:

  1. 学长,为什么很多讲座信息BBS上没有,你这却有呢?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