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安顿下来了,还是和我们数学系的小兄弟Yi、BP share比较方便,学校附近的房子太难找了,而且有点贵哦,cragslist虽然有用,但是看了几个,一个要共用,一个被人抢了,I-house早就没了,而毛老师推荐的地方waiting list还长着呢。找房真难啊,不想折腾了。
搞定了Cal 1 Card,无线网络通行无阻。办好类似公交月票的Bear Pass,我就可以放心来去了,要不一趟1.75刀,还真有点受不了。从明天起,早起,赶车,学习,泡图书馆,听ERG课,赶各色报告,多看文献多发言,买菜,做饭……
我住的这个apt,基本上集中了北大数学系在伯克利的全部精华,说不定就有某一个菲尔兹就从这里诞生。他们在师兄的带领下,齐聚于此。群居,于是生活上互相照应,办事无论大小,师兄一应全包。买菜团购,买车指南,基本上是一个活的伯克利生存手册。翻检着数学系的物质和精神传统。
我还没完全倒过时差,Yi的学者风度隐藏在眼镜后面的光芒,在去学校的52路车上“八卦”时尤为闪亮。难得享受赛瑟塔下草坪的明媚阳光,可以看到金门大桥如烟散去。
新闻研究院真正北门锁钥。一个像盒子的依山起伏的房子。木板的外观很美,被曝晒淋洗有沧桑的古铜色,而里边穿过廊到收发室,当天的NYT,FT,TIME等times可取,还有最新的海报抢眼的人物和seminar。当然最赞的还是媒体工作室,清一色的苹果,预装了所有新闻可能用到的软件。资源丰富啊。
前天晚上恰巧在这看bush的政府工作报告,煽情迭起,Josh评论说,只是为了挽救已经降得很低的支持率的一个噱头。
数学系的楼是个四方块,来的时候,Yi指着塔说,塔旁边有一个Ugly Green Building,那就是数学系的楼,他们都是这样给人指路的。但是又觉得不过瘾,所以在系庆的T恤上特别说明,Beauty Lies within。看来数学系的DDMM都不忘了幽默一下这个楼却还要给自己点追求。
两门必选课,一个日本的亚洲地位,上次课看新记录片《Adbuction: The Megumi Yokota Story》,错过了,补看了一下,哭了。记得上次看《6000人生命签证》也是。好片总是让人俯吟良久,搅动起内心深处的情绪,蜷曲难以散去。这个世界充满了荒谬的东西。国家,人民、战争与仇恨,人性和亲情在这样的机器和火焰中只是肉末和烟尘,不过既有抗争的感动,也有凝望的感动。
VS的ceminar,wakeman很nice,从最近最热的大国崛起来讨论,把星巴克赶出故宫和中国发射导弹摧毁卫星成为引子,然后引用TIME等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崛起的专题报道,这些报道林林总总,没有太多新调子,但是却也费了些功夫,借题发挥的不少,不过老实说还是相对客观的。因为没有结论,却有相互关联的信息。给思考留有空间。
比较喜欢自由讨论的氛围,都是媒体从业者,又多有经验和观察。如果你来报道转型中国,你会选择什么视角?
赞,一定很有收获吧。
ReplyDelete希望你在那里一切顺利,我们都很想你的咧!
ReplyDelete媒体大多都很尖锐的,Josh其实就是其中一个,哈哈,好好享受这次的文化大餐吧。
ReplyDelete那天两个小时后才看到你的短信,估计你已经在蓝天上飞翔了。祝你在那边过得一切都好!
ReplyDelete嗯,生活很不错嘛:)
ReplyDeletesteel的适应能力就是强!这么快就搞定了基本问题和求学策略!期待你进一步的游记,哈哈!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