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7, 2007

AAG之Jared Diamond

这次来伯城,不仅蹭到了AAAS的年会,还赶上了AAG(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的年会,也算是体验到了学术大餐。相对于农村,伯克利是城市,相对于城市,伯克利又是农村,静静的不即不离的距离,是学术的理想分寸。而对于年会这样的庙会,一般是老相识的自娱自乐,顺便娱乐当地风景。不过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比方说今年的开幕Keynote就请到了UCLAJared Diamond教授。我多少是冲他去的,呵呵。

到得稍早一些,瞎转悠进入一个新经济的讨论会,竟然碰到了贺灿飞老师,哈哈,开会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知道会在哪碰到熟人。简单聊聊,原来周一星老师也过来了,很想去拜会一下。学问人生对后辈影响颇深的,除了对着政绩市长的提高人口规模要求,拍桌子“大不了我不干了”和对学生的早逝痛惜流涕,其实还有更多的故事成为我们心里的印记。

而他们“做的都比较简单”,其实来参会,也是很多新手练手的地方,因为很多老手在。还有遇到的方修琦老师,UMYehua Wei老师,个中聊到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学派,Carl Sauer是核心人物,土了,在这边竟然不知道。却发现《景观的形态》原是先生的大作,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唐晓峰的《文化转向与地理学》也曾对伯克利学派有精彩评述,伯克利的地理看来真应该好好开发一下的。

----------------------------------------------

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认为地理因素替代时间居于突出地位。在他的这一思想和早期的文化地理学思想影响下,索尔提出了关于文化地理的重要论点,主张用文化景观来表达人类文化对景观的冲击。他认为文化地理学主要通过物质文化要素来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特性,文化景观既有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作用,他还强调人文地理学是与文化景现有关的文化历史研究。受索尔影响的美国文化地理学者们被称为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学派。

《文化地理学》

 

伯克利学派使用的“超机体”文化概念,乃是预设了社会上存在一个主导性的覆盖整个社会的文化力量,这一文化力量是给定的、统一的、稳定的。而对于这个文化,即主流文化,学者们是可以准确无误地再现陈述的。“超机体”文化概念不是索尔的创造,而只是传统的延用。这一传统文化概念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遭到激烈批判。在话语、文本、解构等新潮理论的背景下,超越人自身而存在的“超机体”文化概念当然被抛弃。进而,对文化景观的理解也出现新的视角,景观不再是客观的自在情景,而是要凭主观“阅读”的“文本”,一切符号意义、文本误读、再创作等问题随之而来。

《文化转向与地理学》

-----------------------------------------------

绕了很久,主持人介绍本次AAG年会是历史以来参与人最多的一次,超过5000人注册,一个容纳上千人的Continental Ball Room后面也站满了,这让主席同志很有面子,大为自豪,颇有地理学在美国的复兴之意。AAG会请一个人来Keynote,并且授予荣誉地理学家的称号,今年呢就是标题的主人公Jared Diamond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从网上看到他的照片,觉得跟John Muir是同类人,须发长者和学者让我有天然的好感。

 JD同志开始K,先表明自己是个地理人,要跟一群人说话,先说是“自己人”是能赢得观众的,就像连战也要申明是回到了母校(母亲的学校)。其实他做的东西跟地理虽然搭边,但还是不在漩涡当中。哈佛生物系本科,剑桥博士,牛人牛背景,主题是Why geography matters more than ever? 怎么感觉酸酸的。

从身边的经历入手,大谈飞机转运中的地理知识,有忆及自己儿时的经历,父亲对于战争的关注都会放到床边的地图上,看着战线的移动,等待遥远的胜利。看一个地理学家的地理种子就是那时候播下的。呵呵。不过地理学在美国是经历了一场痛苦的,先是哈佛大学撤了地理系;然后是中小学地理教育的缩水;再是旅游travel增多,以探险出现的地理不再有神奇色彩。这大概是地理最艰难的一段时候。

但是美国《国家地理》却是一个奇迹。曾经有一个调查显示,因为对地理的忽视,美国学生和公众的地理知识少得可怜。政府在打阿富汗或伊拉克战争,很多人不知道阿或伊在哪?他还夸张说可能有人连太平洋在哪。由此引发美国的忧患。这或许是一种呼唤。到后来强大的专家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但在我看来,地理学的复兴却不是因为这样的呼唤和发现,而地理学自身能力的提高及对于科学大厦和社会需求的贡献。

比方说富国穷国问题,经济学霸权主义都会说好的制度啊,良治啊,教育啊,却往往忽视了地理的历史因素,比方说内陆国家和沿海国家,你怎么能让他们一样呢?比方说美国的得天地利。但陷入地理决定论也是有问题的,不要互相BS就好了。而他也讲全球化,上次还专门跑到斯坦福去听弗里德曼的《the world is flat》,在全球化的时代,地理差异缩小了,地理学所强调的地区差异也更多的转变成区域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

我最初知道这颗钻石(Diamond)还是老贾《世界环境》一篇介绍他的新书文章《崩溃: 社会怎么选择出故障或成功》(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连同他的《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和《第三种猩猩》(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Chimpanzee)。人类的自然史和人类的文明史,堪称为“人类大历史”。学问小气,得其大而出者是大家。

讲座之后,静静等候,很nice的微笑。我其实想问他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在你眼里什么是地理学”?果不出我所料,他有点惊异我会问这样的问题,但很快,他说“I don’t worry about that, geography is what geographers do”。看,真是狡猾的老头,把问题引到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不过也是一个千个哈默雷特的问题吧。我从他的反应已经找到了答案,对我来说,Geography is the science of truth, good and beauty in nature, for nature lies embedded in geography.

回来坐在BART上,体会Yi之“BART悄悄的驶过,像草原驰过的马”的妙处。学术从某种程度给人的满足,在于虽然原野无边界,但这匹马的缰绳在你手中。正写着,接到L同学的电话,她也过来参加AAG的会,七年同学,TA&M坚持在地理界混的已经不多了,哈哈,S说,他乡遇故知,不亦乐乎。

5 comments:

  1. 老板刚从医院出来(动了一个小手术,不过待了半月)就去开会,精神可嘉啊
    年会本来就是神仙会,不过戴老(Diamond)出现,让你碰到,很值得我羡慕,他那本书的中译本很是让我喜欢,一直在我给人推荐的单子上,送出去也有好几本。早知道请你在亚马逊上帮我淘本二手书拿去签字了,在中关村大厦开业时见过原版,贵死了。
    想起以前办公室有本AAG的刊物,登了一篇从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描述看环境变迁的文章,大开眼界,后来想去拿回来收藏,已经找不到了,下手晚了。
    BART悄悄的驶过,像草原驰过的马——这句很妙,放在城市森林里贴切

    ReplyDelete
  2. 艳羡啊~~~
    我估计贺老师回来会提起,然后又教育我说年青人的确应该多走走的,呵呵

    ReplyDelete
  3. 现在啥年会都5000人以上啊~牛啊~ :)

    ReplyDelete
  4. 哈,很高兴在会上见到你和L MM。。。
    不过俺同意Diamond的说法: geography is what geographers do...hehe
     
    wen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