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5, 2007

那些记者教给我的事

惊叹我身边的这群记者朋友,屁颠屁颠的折腾半时一篇洋洋洒洒、行云流水的熊文就出来了,我仰慕的说,“你太熊了”,他们常常得意的说“我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是啊,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卖油翁,挽起袖子对欧阳修笑眯眯的说“无他,唯手熟耳”。我再YY哪天哥们最好是姐们也来仰慕的时候,我也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无他,混口饭吃”,然后美滋滋的回去。

 

“我觉得我没地可去了”,Gu也迷茫。SL评说“他就是孤独”,其实他是精神的贵族。在国内一家号称最NB的媒体做了8年,还没有被磨去棱角。东南亚的AIDS报道,剑桥的游学经历……人生的经历有时候会导致虚无,但真的猛士是从虚无中寻到希望在泥淖中找到精神的稻草。大男孩样子的Grandpa和圣诞老人还在人生的轨迹上游走,谁能寻找到灵魂的归宿,“我喜欢永恒的东西”,却不幸做了速朽的新闻。不过我还是欣赏他评点人物的不着痕迹,也喜欢他煽情故事后精致的英语表达和流畅的思维逻辑,以及这背后的人文关怀。

 

你要find a angledig a hole and tell a story,这些词对我来说已不陌生,但还新鲜。Youshi对于细节的触觉,Liang对于深度的视觉,Min对于热点的嗅觉,Tina对于问题的味觉……我一直觉得记者是最好动用全身十八般武艺的地方。信息过剩对于记者的挑战就是垃圾文章对于学者的挑战。记者对于新闻的饥渴就像一条扑向骨头的狗。不过Rong说,“做什么都不是一份工作嘛”,看透后成就的高度。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一部电影,三个记者呢?三个记者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结合自然血泪史的历史画卷,裹着明星富豪发家史的八卦地图,汇集中国崛起气候变化的风云卫星。“上知天,下知地,中间还管空气”,我原以为只有地理学家这么YY,原来更是没有记者不知道的东西。(娱乐)圈,(学术、企业)界、(文)坛,臧否人物,评点局势,虽说到头来“什么圈都是花圈”、“什么坛都是祭坛”,但是热闹的还是新闻“界”。

5 comments:

  1. 师兄这几天享受伯克利的阳光,我徜徉于安吉县的竹海,感慨良多。祖国广袤之地,世界入我胸中,风景各有不同吧...

    ReplyDelete
  2. 惭愧。你这么好学,触觉张得很开,随时在动脑子,假以时日。。。哈哈
    其实有句话我是认同的:不肤浅作不了记者
    记者基本上都是一些肤浅之辈。这里的肤浅不是贬义词,我认为是一个客观描述。肤浅也可能作个好记者。

    ReplyDelete
  3. 再补一句,之所以把“肤浅”一事提出来,是想说记者知道得多,八卦知道得多真的不代表什么

    ReplyDelete
  4. 我小学的语文老是教导我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长大当一个记者
    唉,可是我这个远大的志向最后没有能够成为现实

    ReplyDelete
  5. Stella,竹海藏不住你的梦,你的生命如此不同。Since,鲁迅说“清澈的小溪毕竟是清澈的”,无知者无畏,肤浅者赴前,好记者不容易。紫贝壳同学竟然有这个梦想,不过最初的梦想总会实现,比方说“做不了记者,做记者他妈还不行吗?”呵呵,不过情结这个东西吧,还是当作情结好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