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期末的几篇论文,透了一口气,去Ollie’s饕餮一顿犒赏一下自己,走着走着就有一些东西冒出来,跟S聊得时候,有些东西以前也想过,就像碎片一般拼盘,凉拌或是炸酱,都是夏天来了。
比方说Tallberg讨论的宏大主题:How on earth can we live together? KIANG用了四个Unity:天人合一;东西合一;知行合一;多元合一。我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合一了不代表就共存了,更何况合一本身就是问题。数字鸿沟是否可以跨越思想隔阂,这是一个挑战。想起来和同事的聊天交流T事情和O动态,她说我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何等有趣的21世纪。
比方说西方近代之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价值观念,可否找到了尊重、沟通和理解的碰撞;没有尊重,自由就没有边界(自由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他人的自由);没有沟通,平等就缺乏内涵;没有理解,博爱就失去基础。如果自由、平等和博爱可以一定程度代表西方的价值观,那么可以代表中国价值观的又是什么呢?天下?无为?还是和谐?
再比方说科学史上有李约瑟问题,思想史上是不是也可以编一个:为什么个人主义的思想没有出现在中国?很多的解释包括林世行都是从土壤来解释,比方说科举制度、经济体系、制度环境……对于生物生长,水才是最重要的,得土忘水,这和买椟还珠一样哦。可是浇灌思想之花的水是什么呢,还是水:即已有的思想。所以第一个出水的人,第一个站起来说我是人多么可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水池一泥鳅。
比方说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和水晕原理解释的中国乡土社会,颇为有趣,我就想,如果整个社会是一张网,西方的个人,是趴在网上的蜘蛛,社会是由很多这样的网交织成的,而东方的个人,则更像是被粘在网上的蚊子,最大的网叫中央。蜘蛛群的合力给网的张力是不可限量的。我们也有蜘蛛,可是那是利益集团的结点,他们有不同的网。嗜血的蜘蛛和无奈的蚊子?
纯属瞎想,今天天气不错,真想去中央公园走一走。
好,很有深度
ReplyDelete我要回去弄食物了
^_^
咱们的说法是拿“仁义理智信”作价值观,“温良恭俭让”作方法论,培养出一批和谐社会下的“德能勤绩廉”小官僚们。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