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的帖子,很受感动,这两天,我的心也在四川,简直有一种强迫症了,虽然还有一篇essay压着,但还是不停的刷新网络,想知道最新的信息,想知道最早的情况,像知道救援的进展,希望多一个人获救,希望逝去的生命得到尊重,希望朋友们都平安……数字的不停上涨,一些图片的惨烈……总理的足迹,一线人员的奉献,灾害面前我们在一起。止不住的就通过工行的网络银行表达一份心意,这次银行没有收费,还看到shuang第一时间就冲去献了400毫升,而NGO已经发出了联合志愿行动,捐款出力,杯水车薪亦可聚沙成塔……而办公室、系里老师的诸多问候,也让我颇多感动,那一场灾难离我很远,但是又这么近,如果我们为突如其来的灾难伤痛,那么就让我们虔诚的努力和祝福,早点迎来灾后的曙光……转此文的时候新浪专题提示:离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已经有02天11小时28分10秒,这对于救援和生命是多么重要和紧张的滴答呀,我心一紧,眼眶也跟着湿润了:四川挺住!中国加油!
引用
这一天,我的心在四川“地震”这两个字进入我的视线,是5月12日下午,三点钟左右,出现在 MSN上好几个朋友的签名档,而且很巧,都是北京的,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北京那边有动静,但是肯定不严重,因为没有一个人掉线离开,仅仅是换了签名字样而已,甚至还跟其中一位调侃了几句。紧接着,身边就有了情况。办公室隔壁的打印机房,正在维修机器的几位师傅,接到所在公司的电话,要求他们赶紧撤出大楼,进入空旷安全的地带,这时大概三点一刻的样子。他们感觉很茫然,因为没有感受到震动,跑过来问我们怎么回事,我和同事也答不上来,的确感觉不明显。我随口说,大概是北京吧,师傅们开玩笑说,要真出了事,得算工伤啊,又回头去修机器了。想到了打开新闻网看看,扑面而来的“四川”字样,还有紧接着的震级数字,让我惊呆了。一个可怕的念头飞快闪过,如果相隔千里的北京上海都有震感,那么地震中心区域的威力,简直不敢想像。从那一刻起,我的全部注意力就扑在新闻页面上了,不断的刷新,眼看着震级从7.6变成7.8,8.0,又从8.0变回7.8。汶川这个地方,我并不熟悉,但是大致知道方位,赶紧把桌上的各种地图册都翻开,政区图,地貌图,当然还有google earth,这才发现,即使是在省域图的尺度上,我家与震中都是很近的,咫尺之间而已,用成都做参照(媒体已经有报道,距离92公里),也就不到200公里的样子。这时我已经沉不住气了,抓起电话就往家里拨去,却始终无法接通,不是没有信号就是网络繁忙。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概半个小时,好不容易能打进去了,尽管一直没人接,但毕竟是个好兆头,说明通讯并没有中断,不算太糟糕,很自然的猜想父母都出门去外面避险了。他们没有手机,只好挨个往亲戚家里打电话,每家都能接通,但是全部没人,好不容易找的用小灵通的一位阿姨,直接的听到了来自现场的声音。她已经在安全的地带,并不那么恐慌,但是声调也比平时高很多:“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过的最大的地震,屋子晃得厉害,花盆全摔下来了,一地的碎片……”,“刚才交通全部中断了,亲戚之间都没法联系,刚刚恢复……”,还是有些心有余悸,连说了几遍,都是把“通讯”说成“交通”。问起我父母的情况,她也说不上,“可能在广场上吧”,我也是这样猜想的。终于在我快下班的时候,家里的电话有人接了,他们特地返回屋切断电源,消除隐患,还打算烧水做饭。妈妈的描述跟阿姨说的差不多,她还提到了76年8月发生在松潘、平武的大地震,这次还要更厉害。我哪有概念啊,因为要到第二年才出生,而且算了算,当时也没有在肚子里,否则就要添乱了。旁边是爸爸的声音,他在安慰说,看来情况不太危险,可以不必再去广场了,这个判断当即被我和妈妈否决了。接下来的短暂时间里,我迅速的交代了不少事情:要把阳台上的花盆放地上,墙上的镜框也取下来;书柜的玻璃门不牢靠,要想办法固定,不光要关电源,还有天然气的阀门;出门要轻便,除了现金和衣服,其他都不要带了;出去后赶紧找家店买些水和干粮,要能够支撑在外面过夜;还有剧烈晃动的时候不要跑动,免得被砸伤,等一两分钟稳定了再跑,要避开楼房的边缘位置,小心高空坠物……,也许没有身临其境,我的脑子还是很清醒的,把看到的抗震知识,还有我想象的场景都预演了一边,应该讲,对父母还是有帮助的,至少他们心里会很安慰,养儿子有时候也能跟女儿一样细致关心的。父母出门继续避难了,我也走在下班回去的路上。电话响了,是一位老师来问我家里的情况,我简单讲了讲,有惊无险吧,后来老师又告诉我,从成都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看来还要严重得多。这个电话之后,我又接到了若干的电话、短信、留言,是来自各方的友人们对我家人的关心,很受感动,深表谢意。我也开始跟在川内各地的亲戚朋友联系,哪怕是只是一句话,一条短信,但求一个平安。最让我担心的是,在绵阳读书的一位妹妹,从地图上看,她所在的位置,离另一个重灾区北川很近,而且就像妈妈在电话里担心的那样,我们家的老房子其实要算坚固的,真正危险的是农村的土建房还有学校的教舍,最禁不起震动了。电话根本打不进去,只好试着发短信,尽量用平静的词汇给她讲“保持冷静,灵敏行动”,还有逃生的注意事项,最后一句话是说她的名字“喆”里面有两个吉,自然可以化险为夷的,其实这更像是在自我安慰。就在我开门进屋的那一刻,手机响了,是她回复的短信,开头一句“哥哥,我死里逃生”,已让我忍不住眼泪流了下来。电话拨过去,还是接不通,此时,即使还没有看到哪怕一张来自灾区的现场图片,已经感同身受了。从晚上7点,到凌晨2点,或许还要再晚,我一直守在电视机旁,先是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然后是新闻频道的专题直播节目。下午在网上就看到了温总理飞赴灾区的消息,晚上的画面,已经走下专机,来到了都江堰现场指挥。播放了一段在飞机上的讲话,进入紧急状态前的动员,虽然有讲稿放在桌上,但是他的语速比起平时显然快了很多,结尾处的号召语,称呼用的是“同胞们”,让我想起了国歌的调子,我们到了危急的时刻。
总理的行踪,网上也有报道。有一个帖子,据说是随行的中央媒体记者发回的消息,我自然没法证实,但其中现场感很强的语气,还有满怀悲壮的氛围,让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啊,总理摔到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总理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把电话摔了”,记者还有句评论,“头一次看见老爷子这么厉害”;“总理现在和登机部队领导说话,总理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眼见为实,我在天亮醒来后又打开电视,画面上看到了温总带着钢盔,在一所学校倒塌的废墟前,对尚且压在下面的幸存孩子喊话,鼓励他们坚持一下,而他自己也是快奔七十的老人了。坚守岗位、辛勤奉献、感人至深的还有两位央视的主持人,张羽和董倩,从下午三点到晚上12点,几乎没有间断的直播,把源源不断汇总的信息,及时的播报给全国各地的观众,消除谣言,稳定人心,传播知识,鼓舞士气。特别是张羽的表现,相当的出色,跟以往在新闻三十分里面看到的那个念稿子的年轻人,有了很多的个性,还有机敏。虽然后来网上有很多人指责他不该打断专家和地方官员的谈话,但在我看来,倒是他优秀的职业素养与政治意识的表现,对于明显想低报伤亡数字的官腔套话,掐断又有啥关系呢,这个时候粉饰太平有何意义,救人才是最大的政治、最好的和谐。也许因为太投入,不仅仅是体力上,还有情感上,面对许多不容乐观的形势与消息,张羽显得十分的疲惫,甚至有点沮丧,我都有点怀疑他会控制不住哭出来,后来康辉替下了他。
董倩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秀气文静的女孩,比男同事还坚持工作了更长的时间。有一个小小的失误,当然是瑕不掩瑜,完全可以原谅的,只是引起了我的注意而已,就是普遍的缺乏地理常识。不光是她,搞不清中国西部所处的气候区域,还有很多接受采访的地方官员与媒体人士,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所处的地市,跟震中的距离关系。汶川虽然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但是只要稍微借助地图,或者明白相邻关系,就可以估算出大致的距离——就好比我们不会总是用尺秤去衡量,仅凭眼睛估计也能大致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体重信息——而这对当地的救灾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基础数据,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所缺失,也许是有些专业敏感,我想到这个问题。不过很快,我也为自己的缺乏常识感到了汗颜。受灾地区人民的户外过夜,抢险官兵的及时赶赴现场,最严重受灾地区的灾情探测,都与气候有关,而且现实就是深受大雨天气影响。这个问题我早有意识,在电话里就跟父母不断的询问确定天气情况,总带有一丝侥幸与期盼,希望会是晴好天气。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地震中热能沿裂缝向外喷发,迅速窜入空中,使空气变暖,遇到云层,形成降雨,这几乎是地震灾害会伴随的必然结果,我想当然的以为天地分离,各自运行的“一厢情愿”式的思维,简直就是笑话,尤其联想到自己的专业背景,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要相信科学,服从规律,不可以瞎想蛮干,那就是执行空中侦察的飞机,遇到雷雨天气,无功而返。差不多十几个小时过去了,对于最严重的地区,尚且不能对最基本的灾情,有丝毫的了解,这一事实,固然让人不可思议,但若是因此迁怒于空军,认为能力不够,决心不大,就不对了。这可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其实阻碍飞机进入的关键还不是暴雨雷电,也不是糟糕的地面状况,而是地震带来的磁场混乱,是的航空器上的仪表无法正常运行,贸然闯入,等于束手投江,只可能白白牺牲。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对于眼下的局面,依然焦急之外,少了无理谩骂。骂娘不能解决问题,面对灾害,也需要保持乐观。一位今天过生日的友人,打算报名参加灾区重建规划,让我深受感动,看来津蜀人民的深情厚谊,不仅仅系于温总一身。也是这位朋友,跟我聊起印象中四川人天生的幽默感与乐观精神,让我想起父母电话里描述的第一个户外不眠之夜,自然是全市人民守望相助,共渡难关;又好像是一场盛大的party,难得聚在一起谈心聊天,“就差摆上麻将桌了”,妈妈说着,终于笑了,轻松了短短的一瞬间。而这一整天里,我听到的最可爱的一句话,来自一位同样在沪的成都女孩,她说此刻想回到老家,跟家人一起在天府广场上亲身经历。我明知不可能,却故意跟她抬杠,“那你喊温总的专机刹一脚,把你捎过去咯”,平时难得在书面用四川话表达的我,情不自禁的流露了“乡音”,对方的回答,让我愣了一下,看明白话中所指为谁时,忍不住笑了出来,“宝宝会说,即使你跟涛涛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次也不能假公济私。”就在发生灾情的当天,网上出现了“震撼”的说法,还有现编的联语,对此我略有微词,似乎也太早了一点。不过又想到,前一阵胶济铁路事故后,那条“出轨不要紧,被撞上很麻烦”的笑话,我也是散布者,但这与我对受害者不幸遭遇的同情,并不相悖。生活中总是充满着意外甚至不幸,同样热爱生活的我们,由衷地期盼着那些受伤的人们,能够早日露出真心的微笑。这一天里,我所见所闻,所思所虑,皆是为了生我养我的故土,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一定能够历劫难而获新生,沐风雨而愈秀丽。我的心在四川,愿天佑吾乡!
2008对中国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偶用了香港红十字会的渠道,并且正在发动周围的外国朋友也捐款。为所有遭受地震的朋友祈祷,希望他们能够挺住!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