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朋友帮忙看看,这一段北京的空气到底怎么样?
在新华网上看到头条加红新闻:
昨天也看到一篇报道,针对有外媒以“几十米开外鸟巢就已经看不清楚”来判定“北京空气质量不佳”,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今天表示,“反映空气质量的本质特征,需要用监测数据来显示,而不能用肉眼感觉。”刚写了一篇表扬政府信息公开的文章,结果这好像公开了,就开始侮辱同志们的智商了,连常识也要欺骗一下,还要拿科学来忽悠人,要老百姓千万别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相信政府的数据。原话是这样的:
“天气看上去雾蒙蒙的,和气象条件有关,也和污染有关。比如说我们在一间浴室里,雾气很大,可能看不清对面的人,但那里没有空气污染。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当中看到空气当中的排放污染物比较高,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雾蒙蒙的效果。因此,判断空气质量是不是合格,不能依靠照片,也不能仅凭感觉,而是要相信科学依据监测数据。”
雾气当然会影响可视度,可是谁能告诉我到底是不是雾啊?即便是雾,我们别忘了伦敦,曾经的雾都就是一定程度的“污”都。自然界的雾和洗澡的雾概念完全不同,水汽的含量和生成方式根本不同,自然雾生成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颗粒物的吧,而洗澡雾直接是水汽的蒸发。
WRI的Deborah Seligsohn发文说“北京空气污染:不完全是汽车惹的祸”,因为单双号北京空气未见得好转。空气污染的原因也许是综合的,不光是汽车尾气,还有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等。比方说除了汽车,还有大量的工厂、火电厂、锅炉等等来源。也不只是北京的问题,还有北京周边地区的污染迁移等等,这是一个区域问题,很难短期内解决。不过Deborah没有说自然条件如地形和风的影响。
如果没问题,当然好。可是如果我们有问题,为什么不坦率的讲,说我们的难处,表明我们的尽力,再真实的告诉运动员们,需要注意什么,给一个污染的分布,哪些地方污染严重,哪些时段污染集中,警示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推荐什么时段最好不要外出,如此之类的。这个标题结论下得也太早了吧。唉,只能寄希望来一阵风刮干净。
Greenpeace刚刚发布“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其中关于空气质量,quote “虽然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二氧化硫浓度的月日均值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组织)2005年的指导值,但可吸入颗粒物的月日均值仅仅达到了世卫组织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标准,是目前北京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ReplyDelete北京气候、天气是雾天的一个原因,不过奥运期间大部分工厂、建设项目的停工导致奥运前大部分项目赶工,也是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源头之一。只能说如果以欧美的空气质量来衡量,北京基本就不具备可比性和竞争性,路漫漫其修远兮
限行前后天气的变化好象不太大,到昨天为止,一直天天都是霾,特别是周日27号那天,南城尤其严重,能见度很低。昨天晚上一场大雨,今天阴天但天气清爽了许多。报告完毕!:)
ReplyDelete连我们的分局都出来发表言论了,可以想象~~
ReplyDelete我支持奥运支持中国,只不过我真的不支持紫竹院公园成为三个奥运游行集会区之一,这是仅次于幼儿园停课的第二大坏消息
不扰民,100年后的中国一定会实现
说得很好。没有必须隐藏的问题,中国在治理非典等危机中应该吸取教训。中国的污染又不是国家机密,地球人似乎都知道。今天WSJ还头版大文章,配大照片,写背景污染问题,还说中国可能限制90%车辆。我对环境不懂,但是钢哥说得对,污染未必是汽车问题。我对WSJ的中国报道,总是要打上几分疑问。钢哥有空看看这篇文章,看你有什么意见:
ReplyDeleteBeijing Considers New Curbs As Pollution Threatens Games
大家说的都很好啊!学到不少。
ReplyDelete我觉得中国政府现在是可以直面外国媒体的谴责和猜疑了,但是总是用“科学”等等理由来辨白,“科学”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啊,就像火药,好人坏人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