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东西的时候,伯克利学生学者联合会(BCSSA)的新春晚会正在举办,祝愿BCSSers玩得开心。每年的新春晚会,是BCSSA多年的传统了。大家“流落”海外,也没有个过年的气氛,整个晚会大家一起聚聚玩玩乐乐,也算是过了年。当然,看晚会也是需要买票的,以提供晚餐的名义,5块钱一张票。07年一个人第一次在米国流浪的春节,就是在一场不算精彩也不算搞笑没有印象但还温暖的晚会中度过的。
就在晚会的前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L同学在BCSSA的mail list上,用非常醒目的标题“Can I attend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TOMORROW free?????? IF i do not need the dinner.”而正文非常简单“I want to attend the celebration without the charge. I’m poor!”。
本来这个时候一般是BCSSA的组织者们“最后提示”之类的,而这封邮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有人响应(second),还引用林肯的话,说BCSSA要of, by, for(OBF)中国学生学者,谈到提供晚餐并不是晚会的目的,更何况食物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L对OBF似乎没有兴趣,他认为大家都知道领馆一般都会提供BCSSA活动经费,而且BCSSA搞类似活动也是有赞助的,应该能覆盖活动成本,为什么还要收钱?他只想和同胞们一起“快乐的”庆祝一下。
接下来的讨论就更有意思了,因为L的观点不乏支持者,尤其是那些对晚饭并不感兴趣,只想过去看看演出的同学。有人还专门就食物作了分析,认为如果我是素食者,或者对豆子、鸡蛋等敏感,我买了饭就不能吃,岂不是白扔了。认为BCSSA应该慎重考虑L的想法。
很快BCSSA的committee member按不住了,也许组织过类似的活动,赶紧出来解释,认为收钱是可以理解的:BCSSA要接新生、办晚会、搞活动,也需要很多经费啊;领馆给的钱不够用啊;对于5块钱的说法,认为并不多,因为你到伯克利随便吃个饭也要10块8块的;另外,认为收钱和OBF不矛盾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其间有理事会成员单独发信解释,除了春节晚会、还有中秋晚会,还有奥运系列活动,学术讲座等等。而L对这些解释貌似并不感冒,因为他来伯克利一个月,既没有享受到接机,没有得到BCSSA的任何帮助,也没有活动通知。L似乎希望更多的关注,把回复邮件又发到了整个list上。
于是有人就开始不满了,说5块钱小事,你拿发邮件的功夫就赚了不止5块钱,何必在这里唧唧歪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又不想出钱又不想出力,就呆在家里”。有人说在美国呆了20多年,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5块钱真的那么重要吗?看来事情绝不是5块钱那么简单。有些人开始说点脏词骂人,管理员开始提醒要封人了,有人说L也应该被封。
再说一下国外的一些不便,在国内院校BBS风起云涌,国外的这些组织,多半还是用古老的mail list,结果造成鸡毛小事都在list发,买卖租借送,垃圾邮件满天飞,但是不在list上,有时又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哥大CUCSSA改成了BBS,只有重大通知才用list,虽然“张主席”名满天下,但是这点就是在他任上变的,还是要大大表扬的。
还有一个政治系的同学,则讨论起OBF来,认为BCSSA只是个NGO而已,认为她拿了领馆的钱就是政府的一个分支,就要OBF了是不合逻辑的。而一句“PEOPLE, WHERE IS YOUR PART OF ROLE”又显然受了肯尼迪的影响了。我看着这个事情不仅觉得有趣起来了。
当然,也有讨论建设性意见的,比方说5块钱是不是包括晚餐?如果包括晚餐,对于只想看演出的,是不是就便宜一点,比方说2块或者3块。而最新的进展是主席同志邀请L同学加入committee的活动,希望L更多了解BCSSA的活动和运作方式;另外,committee承诺以后定期公开BDSSA的财务,使得其公开透明化便于大家了解和查询。记述一下这样一件很偶然的事情,觉得湾区真是有趣。春节开心!
嗯,这个很有趣~ 也是很现实的事情哇~
ReplyDelete我觉得他们应该把财务放到网络上公开透明化,这样大家就不会说话了,以前我当UCSC CSSA的treasurer时就是这样做的。不过我们这儿所有活动都是free的:)anyway, 新年快乐!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