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27日Pamela邀请去参加了RECS2010在Alberquerque的项目。这是一个希望促进CCS技术、政策研究交流的平台,每年会筛选20多名做相关研究的研究生或年轻的专业人士参加,同时邀请这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研究、项目和思考,并且安排涉及捕获、运输和储存各个环节的实地考察,是个很有趣也很有收获的项目。从2004年开始,Pamela就是想做这样一个平台,已经获得DOE、Global
CCS Institute的支持,一直做到现在。所以说,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去做。
项目有很多有意思的分享,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来自ARPA-E (Ada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 Energy)项目的Karma Sawyer对ARPA-E中CCS项目的介绍,充满激情,而ARPA-E的支持的CCS项目也让人非常兴奋。比方说哥大Ah-Hyung Alissa Park教授通过化学与生物催化剂的办法加速CO2自然钙化过程以固定CO2的技术项目;比方说塔木Hongcai
Zhou教授通过基于分子筛的金属有机结构,通过控制筛网孔的大小调解吸收或者释放CO2。还有一些国家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其它课题,从物理化学生物催化剂到膜到吸附等等,看来确实有一些疯狂的想法。
想象一下,如果通过某些技术的革新、发明或者创造,可以把气候变化的元凶CO2同志想放就放想收就收,为我所用,那该是多牛B的事情。再看看ARPA-E项目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十大领域:生物质能源、能源储存、建筑能效、可再生电力、碳捕获、汽车技术、传统能源、余热利用、直接太阳能燃料、水。ARPA-E通过美国振兴和再投资法案一期投入4亿美金,在3700个项目中选择了37个“疯狂”的项目支持。这当中的任何一个如果成功,都有可能带来能源革命甚至整个人类生存系统的革新。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想法,甚至疯狂的想法,但是从想法到技术现实到示范到初试、再试、中试、再试、终试,有太长的路要走,更有尸横遍野,更有很多想法还未入土即已胎死腹中。如果一个技术从实验室走出,马上就会有风投去接手,就有商业世界的丛林。而恰恰最关键的是把想法经过实验室走到风投这一步是最艰难也是风险最大的,也是为什么ARPA-E这样的项目需要填补的关键一环。正是舍得一身剐,敢把钱来砸,不知道是哪个想法,就可能改变你我和大家。
要说这个ARPA-E项目,却是希望重复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项目的模式,希望再现“打趴”项目的辉煌。美国国防部的这个打趴项目虽然是美苏空间争霸的产物,却直接造就了因特网的加速问世,更不用说GPS,空间探测望远镜什么的东东了。而这种R&D团队作战和真正的来源却是爱迪生老师。这个“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发明者,电气时代的开山祖师,也是美国“研发”机制的探路者。
正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先生所说的,美国之在技术上的领先,“It is a commitment to individual
freedom, free markets, rule of law, great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a culture
that celebrates immigrants and innovators.”而这些也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成为全世界效仿的模式,也希望咱们的国家实验室、这个计划那个规划、这个63那个73能诞生出一批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或者改变世界成就中国的技术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