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分析
李光耀谈亚洲未来 □胡舒立 《财经》杂志主编
把愿景变成现实 □ 吴敬琏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两个28年之后 □ 杨继绳 资深政经评论员
谨慎处理三个关系 □ 李剑阁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反腐创造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 王振川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反腐跨境合作网 □ 廖燃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亚太区主任
中国“软力量” □约瑟夫·奈(Joseph Nye) 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著有《软力量》
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 吴建民 外交学院院长
更激进的人民币改革 ——专访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Summers) □ 陈晋《财经》杂志特约记者
新能源安全 □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 剑桥能源研究公司董事长
谁将成为核电大国? ——专访美国前能源部长斯宾赛·亚伯罕姆(Spencer Abraham) □《财经》杂志美国首都华盛顿特派记者 李昕
中国话题
“第四代”展现执政品格 □ 凌志军 资深政经评论员
银行业新起点 □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辨析“走出去” □ 秦晓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法治的光谱分析 □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法治社会与律师使命 □ 张思之 《中国律师》创办人
私营经济当务之急 □ 保育钧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世界末日”图景震撼之后 □ 江家驷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新农村建设爬坡 □ 张晓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台湾政治继续空转 □ 杨渡 台湾《中国时报》副总主笔
2007年大事预告
地区焦点
俄罗斯:重建国家优先 □ 弗拉迪米尔·波波夫(Vladimir Popov) 莫斯科新经济学院教授
美国:要什么变革? □ 安耐林(Natalie Ahn) 《朝日新闻》驻美国首都华盛顿记者
美洲:分裂继续 □ 彼得·哈金(Peter Hakim) 美国华盛顿思想库“美洲对话”总裁
中东:“不要与难题硬碰硬” □ 大卫·伊格内休斯(David Ignatius)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邮报环球”国际事务网上论坛主持人
伊朗:不单是核问题 □ 黄山 《财经》杂志记者
朝鲜:冬天的三个猜想 □ 谢淑丽(Susan Shirk)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学教授、世界冲突与合作研究所主任,原美国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帮办
人物聚焦
潘基文:“秘书”与“长”之间 □ 李昕 《财经》杂志美国首都华盛顿特派记者
安倍晋三:走出“小泉时代” □ 林靖 《财经》杂志日本东京特派记者
辛格:弱势总理在关键时刻 □ 曹海丽 《财经》杂志印度新德里特派记者
卡斯特罗:身前身后事 □ 李昕 《财经》杂志美国首都华盛顿特派记者
曾荫权:特首选举与回归十年 □ 陈慧颖 《财经》杂志香港特派记者
陈冯富珍:世卫因她而改变? □ 何禹欣《财经》杂志香港特派记者 |
经济贸易
WTO背水一战 □ 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东亚一体化超越松散网络 □ 黑田东彦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
APEC多重挑战 □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
知识产权保护压力与动力 □ 张玉卿 原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
美国转向? □ 约翰·列普斯基(John Lipsky)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常务副总裁
骤然清醒 □ 史蒂芬·罗奇(Steven Roach)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繁华将谢 □ 谢国忠《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原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日本经济分水岭 □ 竹中平藏 日本庆应大学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长兼教授、原经济财政大臣
勿重演“广场协议” □ 詹姆斯·多恩(James Dorn) 美国华盛顿卡托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
高增长奇迹还有多久? □ 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资本金融
国有银行交卷时刻 □ 郭树清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
香港可自强 □ 沈联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原香港证监会主席
投资银行大机会 □ 方风雷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私人股权基金全球扩张 □ 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 凯雷投资集团创始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金融期货之父:“这一切已成过去” □ 李春晓《财经》杂志特约记者
回望亚洲金融危机 □ 托马斯·希勒(Thomas Schiller) 标准普尔亚太区总裁
商业管理
移植“中国模式” □ 柳传志联想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Google“不作恶” □ 李开复Google中国区总裁
商业化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CEO
消费中国 □ 高安德(Andrew Grant) 麦肯锡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资深董事
“汽车社会”困境 □ 陈清泰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趋同不会有“休克期” □ 白礼德(William Parrett) 德勤CEO
全球网络还是梦 □ 赵倩如(Sandra Liu Chiu) 美国航空政策和经济中心主任
移动新世界 □ 彼得·考黑(Peter F. Cowhey) 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国际事务局局长
数据世界
2006影像 事件 / 人物
科学技术
气候“觉醒” □ 张称意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
“新太空时代”曙光 □ 王以超《财经》杂志记者
管理健康 □ 杨功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文化体育
前2008文化景观 □ 李多钰 《新京报》副总编辑
体育是面多棱镜 □ 卡尔·格林菲尔德 (Karl Taro Greenfeld) 美国《体育画报》杂志助理主编
杀鸡取卵 □ 王小山 《体育画报》杂志主笔
无奈“克隆” □ 苗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赞抗议………另外从涉及的issue area来看,环境和国关啊,那是相当重要!
ReplyDelete我其实是理解他作为媒体,从媒体运行规律的考虑,适当修改一下标题,以吸引眼球或发人深省,不过如果完全不征求作者意见,仅根据需要来改就是不对的了。环境和国关,是啊,除了天气,还有什么东西像环境这样,大家都关心,大家都可以谈,又不触动核心利益呢?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呵呵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