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发于财经2006年刊。刊中标题《“世纪末日”图景的震撼之后》未征得作者同意。
□江家驷 北京大学环境基金理事长
10月底,国内各大媒体都以醒目的标题“温室效应危害堪比世界大战”报道了英国斯特恩报告,报告中发出了“如果各国政府在未来10年内不采取行动遏制温室效应,那么全球将为此付出高达6.98万亿美元的经济代价”的警告,而这将相当于“一战、二战和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衰退付出的代价”。同时,冰川大量融化所导致的气候变化会导致全球六分之一人口严重缺水,40%以上的野生物种灭绝,并造就多达两亿的“环境难民”。
这是一个警钟,人类时常需要警钟才能从迷醉在自我的道路上敲醒,就像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样,就像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一样。国际油价一路飚升,国内电荒、油荒乃至民工慌,都是给我们的警钟。我们的警钟已经敲了,敲了很多次,可是听的人不多。中国对于能源的敏感性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要强,而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不够,对全球的资源环境问题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中非论坛的盛况表明日渐全球化的经济合作和中国全球资源的战略诉求。因此,我们必须把中国放到全球的大背景下来看。
今年5月,我参加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中美气候变化论坛”,论坛从不同层面讨论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7月份,上海欧美同学会举办“能源与大都市发展”论坛,能源与环境问题也是探讨的主题。11月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高峰会在北京举办,专门设置了“中国发展方程式: 平衡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的主题。这一系列的事件当中,如何平衡环境与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6环保总局发布报告称中国的环境现状,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近1/5的土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近1/3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单位GDP能耗、物耗,单位GDP的废水、废弃物排放量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口号是“莫使荒地变沙漠”,而中国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环境所面临的挑战。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来,到2010年主要的污染物的排放要减少10%,单位GDP能耗减少20%,这是很大的目标也是政府承诺实现的,但2006年“十一五”的开局年,耗能并没有减少,污染也没有减少。这就是说,我们已经非常清楚,温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在“九五”、“十五”主要经济指标都超过预定目标,但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指标却没有达到。现在“十一五”开始了,不止是没有达到,而且环境更恶劣,2006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增加了0.8%,这是非常危急的。
北大环境学院在《生态与环境前沿》杂志上发表专刊的研究表明,超过3/4的城市人口呼吸着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具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同时具有高浓度水平的特征,污染问题比西方国家更为复杂。西方国家一两百年走过的污染治理道路,我们在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就爆发出来了。水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荒漠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等,都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和健康。
我并不需要罗列一些惊人的数据来耸人听闻,这些数据在很多报告上都可以找到。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不是像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假装看不到问题。这里有松花江污染事件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问题,再往前有SARS事件凸现的政府透明性和应急机制的问题,圆明园事件反映的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的问题,等等。这些事件,都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告诉我们忽视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是却也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就是环境改变了,整个社会也在变,就看我们能否适应这种变化。
所以,我们要非常的清楚我们所处的环境,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们以前的平静的状态解释不了现在风暴的时代,你不能够把以前很平和的时代用在现在”。我们也一定要认清楚,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全新的,我们需要全新的思想,我们要全新的行动。有人甚至提出了,我们需要环境方面的阿波罗计划和曼哈顿行动,不管叫什么计划或者行动,都是说我们必须系统思维、系统改变,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赖以生存的地球。
中央提出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提出来要发展循环经济,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强化资源管理,要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这些理念在我们的“十一五”规划里面都有非常明确的阐述,我认为这很重要。中央也提出来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手段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转变。
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平均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但是别忘了,中国是以制造为中心,制造就是manufacture,中国自豪是全球的制造中心,我们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制造一定程度上是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的,现在中国要开始进入以知识为主的经济开发,以知识为准,英文讲是knowledge-based,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创新这两个字非常的困难,需要支撑体系,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要培养创新的文化。
不难预见,如果没有系统的改变,在这样快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单位GDP的能耗还将升高,资源的消耗也很难突然之间降低。但是,我们第一次提出了这样定量的标准,来改变我们的惯性和惰性,借以缓解直至逆转我们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因此,我们提出来能源与环境领域在几个方面的创新,我们要有行动计划。
首要的就是提高能源效率和自然资源的适度消耗。美国的能源效益是中国的三倍,日本是中国的九倍,中国的耗能在多地方都非常大,非得要改进,否则我们的能源根本不够,在世界经济论坛中,我曾经问发改委的同志,中国在能源的方面、水的方面有没有五十年计划?中国的人才培养有没有五十年计划?在资源和环境外交有没有五十年计划?我们还没有,我认为这不止是要中国要做的,全球都要这么做。我们谈远景的话就是20年,所以计划都是做到2020年,我认为还不够,要做到50年,没有长期的计划,没有全面的考虑,我们很难有战略的考虑和系统的改变。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等实现节能和能效提高。有学者估计,中国到2015年,要增加建筑面积200亿平方米,现在已经有的中国的建筑面积全部总量400亿平方米,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有400亿,10年之内,我们要增加200亿,也就是说10年内,我们要盖的是我们现有的建筑面积的一半,这个数据非常惊人。但在这200亿当中,只有1亿是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我们的能源问题,如果不推广绿色建筑的话,我们的能源需求多少,如果我们不节能,不增加绿色的覆盖范围的话,我们再有几个三峡,恐怕也难以解决问题。
建立中国自己的气候交易所,发挥市场力量解决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场合我和莫里斯•斯特朗先生都曾谈到过这个建议。成立气候交易所,减排的买卖和交易,利用市场手段通过交易减少排放的污染。江苏一个项目经过减排后交易,达到了10.2亿美金。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最近也承诺30亿美元“绿色投资”,就是用于碳排放额和低排放能源。现在美国有了芝加哥交易所,欧盟在两年前建议的,现在交易量达到220亿欧元,美国的交易量现在已经很大,所有美国对外农业外销的总额还没有这个大。更重要的是,此举也将进一步推动增加政府透明度,建立法治。现在这个时机已逐渐成熟,而且希望能够参考国际的标准,建立中国自己的审核机构,推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开发,非常有意义。
推进和实行流域的综合管理。自然没有国家、省的分界,自然是分流域的。因为流域内既有城市的,又有乡镇的,有水的地方才有人口的发展,才有经济的发展,有水才可以生存,有水才可以开发,才有经济的资源,所以有水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平常我们的社会的机制不是从流域整体来考虑的,大江大河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上游不管中游,中游不管下游,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跟机制的管理有关系。国家提出来建设新农村,农村不是孤立的,城乡一盘棋,环境问题也是,因此,流域的综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自然保护领导力的培养,社区领导力的培养。对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高层都很清楚,因此提出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难的层次在基层,他们对如何实现经济的开发和环境的平衡缺乏了解和认识。我认为这是非常基本的问题,能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我认为生命力在基层,这些基层领导要培训。所以中小企业的支撑结构、示范推广的网络和领导力的培养,才构成我们实现上述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基础。
借用英文中的三个主义,我也想强调一下我们的整体思维。一是Rationalism,西方都讲叫理性主义,讲经济开发,是理性主义为主。自然主义,Naturalism,讲自然环境保护,以自然主义为主。人道主义Humanism,讲社会共存,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建设和谐社会,不能不考虑这三个方面。这三个主义,其实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一定会提到这三个主义:理性主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
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发表过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就是讲文明的冲突,他提到将来世界的冲突很可能是在文化方面。他举了两个可能性,第一个伊斯兰和基督教的冲突。第二个叫东方和西方之间可能的冲突。我认为我们这个世界的冲突很多,我们要讲“和谐”,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现在我们提出来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我们的哲学中还有“知行合一”,就是要行动,通过行动我们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和境界。
回顾这些,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也问我自己,19世纪的中国贫穷落后挨打,20世纪的中国争独立求解放图发展,21世纪的中国应该什么样?我是想21世纪的中国不止是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中国还要为世界做点事情。如果我们再问,21世纪的中国可以为世界做什么?那么环境问题无疑是很重要的方面,中国的环境问题异常复杂非常艰巨,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帮助世界解决问题。
2006国内环境大事记:
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通报,国家环保总局将对127个分布在全国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问题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0个违反“三同时”的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2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要求在“十一五”时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3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昨日向媒体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表明,仅核算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方面,2004年的原有GDP就将扣减1.8%。
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11月12日,央视《每周质量周报》播报了北京市个别市场和经销企业售卖来自河北石家庄等地用添加苏丹红的饲料喂鸭所生产的“红心鸭蛋”,并在该批鸭蛋中检测出苏丹红。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受到关注。
11月22日,财政部和环保总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正式开始实施。
阿猫阿狗没有算上我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