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城环院友主动和组织联系吧

亲爱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院友:
 您好!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从“老地质地理系”到“城市与环境学系”,再到“环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建立。新老城环人始终响应时代号召,精诚相约、心环相扣,以北大的爱国赤诚谱写着年轻的学院悠悠八十年载历史,薪火相传的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长期以来,代代城环院友的支持一直是学院发展前进、屡创新高的坚强动力。为更好地传承学院历史、弘扬城环文化,我院于2008年末正式成立了院友会筹备工作组,旨在全方位地服务于广大院友,搭建院友与学院之间密切交流的稳固平台,汇聚新老城环人的薪火力量,共同推进学院的长远发展。


 筹备小组建立伊始,新老院友的联络信息难免存在变动,在此恳请您将您及手中的院友联络方式以“回执”的形式提供给工作组,我们将尽快完善院友会的各项基础工作。感谢您对院友会工作的大力支持。


 最后,附上《相约城环,携手前行-致城环院友的一封信》,请查收,期待您的回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友会
办公电话:010-62767731 尹燕平
                010-62755953 赵天旸
院友会专用邮箱:pku_urban@vip.163.com 
院友会专用msn: pku_urban@hotmail.com

Sunday, February 22, 2009

能源、经济、环境数据共享计划(1)


做研究最头痛的就是数据,最花时间的也是数据,但是我们却缺少这样的数据共享机制,为此可能作了大量的无用功和重复劳动。于是,我决定把做研究的过程中搜集整理的一些公共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从公共渠道获得,但可能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共享渠道,找起来却也费一番功夫。一些政府部门把公共数据作为权力和利益的资本,一些无良论坛或者网站,用数据或者报告增加流量,要注册才能浏览、要攒“金币”才能下载、要密码才能打开,实在是公共资源没有官方的透明公开机制的弊端。借用MSNSkydrive功能共享一下,给也做类似领域的朋友们一些便利。

 

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中国能源数据库(下载:LBL China Energy Databook V7)

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完整、最好用的能源、经济数据库,包含了已有官方出版的几乎所有的基本数据,不同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等)的生产、运输、消费、影响等等。价格数据稍为欠缺一些。时间跨度一般从80年代到2006年,有些还延伸到建国初1949年。包含一些很有帮助的图表,更为重要的全是excel的格式,使用起来特别方便。此外,LBLSinton博士对中国能源深有研究,发表了一些对中国能源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使用的文章,也挺有帮助的:

2001_Sinton_Accuracy_and_Reliability_of_China’s_Energy_Statistics

2002_LBL_A Guide to China's Energy Statistics

2003_Sinton_Comments on Recent Energy Statistics from China

感谢SammyHongyou的帮助。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参考:http://china.lbl.gov/databook

 

2. 中国统计年鉴2008(下载:China Stats 2008)

这个不用说了,每年都有,现在有光盘版更方便了,其实还有网络版的,但是就是比实际出版的要晚很多。

参考:http://www.stats.gov.cn/tjsj/

 

3.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7(下载:China Energy Stats 2007)

这个是能源的部门统计年鉴,手头还只有2007的,谁有2008的吗,共享一下吧。

 

4. BP能源统计(下载:BP Energy Stats Review 2008)

BP每年也有一个全球能源的粗略统计,对于了解全球进展,还是一个很好的公开来源。

参考:http://www.bp.com/productlanding.do?categoryId=6929&contentId=7044622

 

5. 能源转换系数(下载:Unit Conv Factors Factsheet)

能源统计和单位的千差万别,转化系统是一个必备工具,MIT的这个工具还比较实用。

参考:http://web.mit.edu/mit_energy

 

所有数据系已经公开的数据,这里只是转载分享。数据为RAR压缩包,下载后解压缩即可。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请支持2008绿色年度焦点人物候选人物-贾峰

支持我们亲爱的老贾同志,请点击以下链接投27号。谢啦~


 


  候选人物

  贾峰简历

  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世界环境》总编辑,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理事、世界自然保护同盟教育委员会(CEC/IUCN)常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是环境公共政策、环保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企业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公众环境意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曾组织“96清洁珠峰”、“99长江源立碑” 、四届“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论坛”等多个大型环保宣教活动,策划并导演《奥运环保电视公益广告》、《美国环保之窗》、《日本环保之窗》、《欧洲环保之窗》、《中国环保之路》、《为了地球的明天》等多部电视片,曾获国家音像制品奖和全国科普先进个人称号;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汉弗莱高级访问学者;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环境科学中心,获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

  推举理由

  作为环保宣教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副主任贾峰先生一直工作在环保宣教的第一线。

  有人说,他是一位环保勇者,早在12年前,他就组织并亲自参加了“擦亮巅峰”清扫珠峰登山垃圾的活动,是全球纪念世界环境日活动海拔最高的一次;199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他率队赴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树立长江源头标志碑,彰显中国政府在98大洪水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有人说,他是一位环保智者,作为《世界环境》杂志总编,将传播世界前沿的环保理念,启迪心灵,创新制度,开拓未来作为孜孜以求的理想。

  也有人说,他是一位环保电视人,先后策划执导了十数部环保电视片,极大提高了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

  还有人说,他是一位环保学者,作为北京大学等数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多年来,他在各大高校开设并主讲环境课程,致力于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

  他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付出,我们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

Sunday, February 8, 2009

退出、呼声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反应


借着请他做讲座,听周雪光教授的扯谈,他研究的兴趣是组织社会学。因为之前参与一个国内气候变化组织设计的部分调研,我就好奇问起如何设计组织,从一开始就使一个组织能持续的运作下去。周教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聊起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是有Albert O. Hirschman, 197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中文译本叫《退出、呼声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反应》。

赫希曼的分析工具十分简单,就是无论对于一个企业、或是组织、还是国家,如果你的成员对你服务质量下降和提供利益不满,他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出,要么发声希望组织有所修复或改进,才能保有我的忠诚。政治上而言,移民或者抗议。经济上而言,如果是公司,辞职或者建言。如果是销售,不满意的顾客要么“找你们经理”,要么换做其它公司。赫希曼甚至除了物理上的抗议,还可能是精神上的游离,就是不跟你玩了。如果既无法退出,又不能抗议,那就在精神分离,就是开小差。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据该书的作者Robert B. Cialdini,他认为互惠、承诺与一致、喜好、权威、稀缺等是影响人说“是”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所谓的理论,就是想起来像那么回事,而所谓专家,就是把简单的道理说明白了。不过他们的视角确实挺有意思的,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维度的解释,而这些,提供了思想和生活的佐料。

再看阿尔伯特·赫希曼,只能用“游走”来形容他的一生,1915年出生在柏林,在巴黎、伦敦和的里亚斯特(意大利北部港城,没听过吧,但是他在这里读的博士)。1940年服役法国军队,1941年移民到美国,在伯克利呆了2年做国际经济学研究,然后加入美国军队,1946年加入联邦储备局,1952年到1956年居住在波哥大任哥伦比亚经济顾问。然后先后到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任教,1974年才最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停留下来,这时候他已经61岁了。他在的地方正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Tuesday, February 3, 2009

斯坦福大学中国学者联合会系列学术研讨会之二

时间:2009年2月7日(周六)下午13:00 - 17:00
 
地点:斯坦福大学Encina Hall, E410会议室(东区的4层410会议室)
地址:616 Serra St., Stanford, CA, 94305
语言:中文
 
主持人:张利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第一节   从村庄选举看中国改革道路
 
演讲人:周雪光  教授(20分钟)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著名社会学家
互动问答:自由提问,演讲人回答,大家讨论(15分钟)
 
第二节  中国现代社会思潮
演讲人:汪晖  教授(20分钟)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新左派代表人物、《读书》杂志原主编
互动问答:自由提问,演讲人回答,大家讨论(15分钟)
 
第三节 中国农村能源转化
 
演讲人:彭武元  教授(20分钟)
        中国能源专家、美国国务院富尔布莱特项目访问学者
点评人:每人5分钟
何钢(斯坦福大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互动问答:自由提问,演讲人回答,大家讨论(15分钟)
 
茶歇、合影
 
第四节  为创业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论《道德经》中“七善”与个人修养
 
演讲人:丁军 副总经理(20分钟)
        中国石化总公司兰州公司
点评人:每人5分钟
陈晓荣(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MIT、上海交大企业领袖项目主任)
王阳(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互动问答:自由提问,演讲人回答,大家讨论(15分钟)
 
第五节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的财政政策
 
演讲人:徐璐玲  博士(20分钟)
        中国著名财经学者、国家财政部办公厅研究处、北京大学博士后
点评人:每人5分钟
黄卓(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
互动问答:自由提问,演讲人回答,大家讨论(15分钟)
 
第六节   斯坦福大学中国学者联合会(内部)茶话会
(欢迎几位新来的访问学者,自由参加)
       
 
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主办:斯坦福大学中国学者联合会
 
 
斯坦福大学中国学者联合会简介:
斯坦福大学中国学者联合会是由斯坦福大学中国学者及访问学者、博士后等发起的联合组织。力图通过各种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整合相关资源搭建平台,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推动中美学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为加强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提升中国学者的凝聚力,展现中国学者的学术创造力,联合会推出系列学术研讨会。
第一期于2009年1月18日举办,主题为“创新与发展”。

Sunday, February 1, 2009

Talking about 煮妇心得(三)


     先花痴一句,刘谦好帅啊好帅啊!

     继续家常菜谱:

     (一)西芹炒肉片。又营养又好吃的菜,现在属于老公的TOP系列。做法很简单:西芹切薄片,猪肉且薄片(越薄越好),先大火爆炒猪肉至变色,然后加一点点料酒和酱油、醋,再下西芹,一会就熟了。千万别炒过头了,软塌塌的就糟了。

     (二)红烧猪蹄。近期试验中老公评价指数最高的菜,事实上也最好做。猪蹄洗净,先煮熟出血沫,然后捞出来洗干净,下油锅,小火翻炒3分钟,加料酒、酱油、醋、花椒、大料、糖、开水烧开后转中火(这边的中火在国内也就是算个小火吧)焖2小时等一锅水烧干就可。由于怕猪蹄太腻,出锅前20分钟我扔了根胡萝卜进去,小火闷熟后也很香。

     (三)猪肚白果木耳汤。话说上周炖了鸡肉蘑菇汤,我吃的津津有味,老公吃了会转身从冰箱拿出瓶辣酱开始拌饭。于是我各种#¥¥…………,问:你不喜欢喝汤?老公老实地说,不喜欢,除了猪肚汤。于是乎我就买猪肚买白果浸木耳。猪肚处理起来稍微麻烦一点,但一上锅就简单了。先说处理:拿盐和酒反复搓洗两次以后放进锅煮,煮熟后捞起,把上面的膜要先刮干净,然后切段切片都行,再和白果一起下锅炖,也是照着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的样子来,出锅前半小时加木耳就好。另外有个教训就是猪肚上的脂肪一定要清除干净,唉唉唉我做的时候没这个意识,结果汤还是有点腻。

     (四)铁板批萨。其实是蛮失败的一个批萨,烤出来的时候底比一般的要硬。但因为整个底做的就特别薄,二次发酵以后再烤反而有了苏打饼干的那种口感。我吃着觉得很好,问老公感觉如何,老公说下次不要做上面的料了(注:老公痛恨芝士和香肠)。

     (五)豆沙汤圆&豆沙包。这边买不到豆沙,所以主要说说豆沙的做法。红豆头天晚上浸好,然后大火煮开后换水再煮,这样才能去掉豆腥味。接着再烧开,小火煮半小时,基本就熟烂了。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把它们捣成泥就好。中间如果碗里水太多,可以在微波炉里转一下。接下来要在豆沙里加糖和油(我做包子时用了黄油,特别的香),再加淀粉,晾干后搓成一个个小团子,想包汤圆包汤圆,想包包子包包子。另外汤圆和面的时候要注意,糯米粉和好后要扯下一小块放到锅里煮熟,然后再放到整个面团里揉,这样粘性才好。

     (六)奶酪土豆泥。懒人食谱。土豆蒸熟捣碎加盐加黄油,可以考虑蒸些胡萝卜块捣在一起,然后上面撒奶酪,微波炉2分钟。

     (七)南瓜馒头。就是把本来和面的水换成南瓜,其余照旧……

     (八)酱爆鸡丁。前段时间馋死学一的酱爆鸡丁,叮嘱老公回国的时候买点酱,他还真不负我望的买了一袋干黄酱和甜面酱。接下来就好办了:土豆切丁,鸡肉切丁。油锅大火烧开,下土豆丁炸熟;然后下鸡丁翻炒,熟了以后起锅。锅里留油,小火,放干黄酱和甜面酱(根据自己口味调配比例,不放甜面酱的话就加点糖),把水分炒干以后下鸡丁土豆丁裹匀即可。这道菜成功的标准就是:吃完了以后盘子里要留油不留酱。

      另外谁能推荐一个包包子的视频?包了好几回,那包子还是一个赛一个的丑。

      顺便缅怀一下我垂死挣扎的GRE。

Talking about 煮妇心得(二)


      话说天下菜谱,吃一种腻,吃两种淡,吃三种无趣,吃四种少乐,五种六种不算多,七种八种也嫌少,唯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开拓美食养生的新局面,有效促进人体胃部器官和谐发展、家庭成员和谐相处,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周四LG的一对师弟妹突袭来吃饭。我们两个懒人周末又没去买菜,眼见着冰箱里所剩无几(都是10来天前的料),我就搜罗冰箱,还剩猪肉末一磅、鸡腿肉两磅、胡萝卜、白萝卜一根、豆干3块、西芹3条(注意,是条不是根)、青椒一个、姜半块、葱半根、蒜一颗,整出菜肴如下:

      珍珠丸子。当家里只有肉末和大米的时候,这是最好的选择。大米先用水浸好(有糯米最好),肉末洗净沥干,加料酒、醋、生抽、盐、姜末、淀粉拌匀,照水打馅的样子搅,用手捏成丸状,裹上大米,大火蒸半小时,有香油的话撒一点会更好吃。肉馅里如果有鸡蛋更好,口感会更嫩。出锅前扔点葱花。

      萝卜丸子汤。没办法,只好经济的把一磅肉末分成两个菜,一半做了珍珠丸子,剩下的全都捏成丸子扔进汤里了。话说当晚我很歉意的对LG的师弟说,不好意思啊,你看我们家一块整肉都没了,只好请你吃丸子。

      鸡块烧胡萝卜。这个菜比较好吃,也好做。鸡腿肉1磅左右洗净切块,先用料酒、生抽、姜、盐、腌1小时,然后爆香花椒和干辣椒、先炒胡萝卜丁,小火闷软;取出后炒青椒丁,再取出。最后炒鸡块,加少许料酒、生抽、糖,接着鸡汁会烧出来,这时候下胡萝卜,加盖子焖会,最后下青椒丁,调味出锅。此菜的关键是青椒一定要最后放,不能煮。因为小师弟比预料的晚到了会,我只好在锅里又热了一下这个菜,刚出锅的时候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但热了以后青椒丁明显颜色发暗,口感发软。

      西芹炒香干。最简单了,全切条。先炒西芹后香干,大火快炒狠命翻。出锅之前撒点盐,青白相间入菜盘。

      另外和珍珠丸子相似的有另一道菜——粉蒸肉,个人觉得味道更好。做法相似,只不过原料用五花肉切薄片,米要先用桂皮炒香(小火20分钟),然后用碾碎(我是用擀面杖,老胳膊老腿的哟~~),所以程序上麻烦些,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做。

      最后推荐单身菜谱一道:

      LG这几天回国出差,一个人做饭怎么简单怎么来。菜名叫奶酪胡萝卜鸡肉饭。具体做法:

      胡萝卜切丁后开水里过一下,捞出晾干。取一个大一点的碗,最底下铺一勺米饭,然后是几块costco买的穷人烧鸡、然后是胡萝卜,上面撒奶酪。我用的也是costco买的mixture(切达奶酪和Monterey jack,11.99刀的5磅装丝状),微波炉里转2分半即可。当然,鸡肉可以换成培根、牛肉等等、胡萝卜可以换成西兰花等等。味道相当不错。  

Talking about 煮妇心得(一)


       美国是个没有味觉的国度,自从我在学校里吃了一个又酸又硬冰冰凉的三明治以后,就发誓再不去外面消受了。再加上这边的菜很便宜,鸡肉8、9毛一斤,猪肉牛肉稍微贵点也就1块多。所以自己做菜又经济又好吃。一个月下来,最显著的长进是厨艺,一旦看着单词头疼我就开始研究各类菜谱。于是各类心得在GRE单词阵亡的炮灰中滚滚而来。
     DONE:
     1、照烧汁:
     某日打开橱柜,看见标着mirin的液体一瓶,LG表示是第一次逛超市时错当作玉米油买回来了。于是我苦心钻研各类能用mirin佐料的菜,终于发现,这个传说中的mirin是照烧汁的主要配方。具体比例是:酒、酱油、mirin各一勺,煮开后小火2分钟,略微勾芡就可以浇在饭上。
     2、红烧肉:
     在这边最大的遗憾是烧不了红烧肉,中国超市里买不到纯正的老抽,结果一锅肉烧出来还是粉粉嫩嫩的,然后我就傻眼地想:真的是红烧肉吗真的是红烧肉吗?
     3、肉片炒包菜:
     本是做一个大杂烩,结果获得了莫大的成功。今天吃晚饭的时候LG还突然表达了一下怀念的意思。做法很简单:带皮的五花肉一整块扔到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晾凉切片(要很薄很薄的片哦),锅烧热,直接下肉片炒出油,然后加葱姜蒜、花椒、干辣椒、料酒、酱油、醋,豆豉酱和撕好的包菜,最后撒点盐出锅,又省事又好吃。包菜也可以换成花菜、西兰花、大白菜……
     4、肉末胡萝卜末盖豆腐
     豆腐放在哪都是好菜,只要别烧的太老。所以豆腐入菜,最好就是嘛也不做,保持其鲜嫩最好。比如皮蛋拌豆腐(做法略),是我当年的拿手菜@#%……我还为其命名为“白银盘里一青螺”。言归正转说这个。肉末先用盐、料酒、酱油、一点点醋腌一会,期间要使用各种方法剁胡萝卜末(相当考验臂力)。之后热油下锅,同时把豆腐搁在电饭煲里蒸一会。接着肉末胡萝卜末爱怎么炒怎么炒,喜欢啥酱加啥酱,最后出锅全扣在热乎乎的豆腐上。用勺子挖着吃,香嫩多汁。本菜的灵感来源于农园一层数年不变的猪肉烧豆腐。
     5、酱猪舌头
     相当麻烦但绝对值得的一道菜。鬼子不吃organ,原材料还只能在华人超市买到。猪舌头洗净,先煮上个半小时,把舌苔刮掉(非常考验耐心的活~),这个时候猪舌头里的血沫也出来的差不多了,重新烧水,洗净下锅,加姜片、蒜瓣、料酒、花椒、大料、酱油、醋,烧开后小火慢炖2小时左右。捞出来晾凉,切片。热油下锅,放干辣椒和花椒爆香成辣椒油,浇在切片上。入口又香又辣,回味无穷啊~~
     6、烤红薯
     感谢厨房里各色用具齐备的房东,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烤红薯的梦想!
     7、鸡翅炖白萝卜
     又是省事的一道菜~~鸡翅先煮透,撇去浮沫。捞出鸡翅沥干,在油锅里稍微煎一会,然后回锅煮,接着继续加姜片、蒜瓣、料酒、花椒、大料、酱油、醋(发现我每次加的料都一样了吧~~),大火转小火,炖的满屋香。要吃之前的20分钟下白萝卜块就行了。这锅鸡翅有30来个,我和LG吃了3天。每次都是素菜被抢的最快:第一次白萝卜一会就没了;第二次我把汤烧热了,再搁了点白萝卜,一会又没了;第三次萝卜已经没有存货了,改放大白菜,一样脱销。总之这个汤是越煮越香的,越炖越浓的。
     8、包包子之初尝试
     南方人对面食没有北方人那么得心应手。偏偏LG又喜欢吃包子,而这里的包子又贵又不那么好吃:比如超市速冻的莲蓉包是2块钱6个。而稍微好吃一点的就要开车去三藩的Chinatown去买(话说那里的南瓜包真是一绝啊)。为了节约成本,我决定自己开始包。在网上研究数日配方及注意事项以后,我们奔赴超市买了all-purpose的面粉、instant yeast、糖和淀粉。包包子的关键是发面。发面的最佳温度是30-40度,这在冬天的Palo Alto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找了个大锅装上热水,然后把面包蒙上湿布后放到小锅,在把小锅放在大锅里,半个多小时面就发起来了。然后以对待阶级敌人的态度再把面团蹂躏上15-20分钟左右,就可以开始包了。这里说几个tips:酵母化开时加糖可以帮助它发酵;和面的时候加点牛奶会让包子看起来比较白;猪肉馅里加点花椒油和生姜是香味的关键;白菜入馅前要用盐拌一会脱水;包子包完以后一定要二次发酵,不然就完完了;蒸好包子以后不要急于拿出来,原地待个10分钟在吃包子才不会塌回去。话说当日第一笼蒸好,我和LG眼巴巴地等着,那种不安而激动的心情啊~~~~我这里还在慢慢地擀着第四笼的皮,第一笼7个包子就被LG和我一口一口的消灭了。和LG算了一笔账,这一次做了30个包子,算上成本大概在3-4块钱之间,实在是便宜啊便宜~

     prepared:
     包子发面成功的直接结果是我决定进一步挑战pizza和pie。上周末和LG去costco,被鬼子的消费方式震撼了——飞机库一样的仓储式购物中心,所有东西都是巨大号和实惠的:2加仑装的牛奶3.8,一整只烧鸡4.9,一整袋12只装的大号牛角面包5.8。此外还有比如麻袋(真的是麻袋!)装的糖和薯片,一箱箱的饼干(不是可以手提的箱)和哈根达斯(TT平均下来才2块钱不到一盒啊,我当时那个踌躇啊踌躇),6块钱一箱的橙子和动辄2、30磅的牛肉。当然,我也看到一整袋的Mozzrella Cheese和整箱整箱的黄油,诱惑啊诱惑。这几天GRE之余研究pizza和pie,现在列出了list,共飨之:
     pie pan(圆形烤盘),tinfoil(锡纸),vegetable shortening(植物酥油),pizza sauce(匹萨酱)& spagetti sauce(意大利面酱),mozzrella cheese(pizza里拉丝的那种cheese),provolone cheese(一种烟熏的cheese),parmesan cheese,Monterey Jack,cinnamon(肉桂粉),topping主要包括mushroom,pepperoni,pepper,carrot和bacon。话说列这个list的时候,我由衷的跟LG感慨,要是GRE考这些单词就好了……
     鬼子说,as easy as a pie,我想是热爱厨艺的人热爱生活,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