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8, 2009

退出、呼声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反应


借着请他做讲座,听周雪光教授的扯谈,他研究的兴趣是组织社会学。因为之前参与一个国内气候变化组织设计的部分调研,我就好奇问起如何设计组织,从一开始就使一个组织能持续的运作下去。周教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聊起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是有Albert O. Hirschman, 197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中文译本叫《退出、呼声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反应》。

赫希曼的分析工具十分简单,就是无论对于一个企业、或是组织、还是国家,如果你的成员对你服务质量下降和提供利益不满,他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出,要么发声希望组织有所修复或改进,才能保有我的忠诚。政治上而言,移民或者抗议。经济上而言,如果是公司,辞职或者建言。如果是销售,不满意的顾客要么“找你们经理”,要么换做其它公司。赫希曼甚至除了物理上的抗议,还可能是精神上的游离,就是不跟你玩了。如果既无法退出,又不能抗议,那就在精神分离,就是开小差。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据该书的作者Robert B. Cialdini,他认为互惠、承诺与一致、喜好、权威、稀缺等是影响人说“是”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所谓的理论,就是想起来像那么回事,而所谓专家,就是把简单的道理说明白了。不过他们的视角确实挺有意思的,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维度的解释,而这些,提供了思想和生活的佐料。

再看阿尔伯特·赫希曼,只能用“游走”来形容他的一生,1915年出生在柏林,在巴黎、伦敦和的里亚斯特(意大利北部港城,没听过吧,但是他在这里读的博士)。1940年服役法国军队,1941年移民到美国,在伯克利呆了2年做国际经济学研究,然后加入美国军队,1946年加入联邦储备局,1952年到1956年居住在波哥大任哥伦比亚经济顾问。然后先后到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任教,1974年才最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停留下来,这时候他已经61岁了。他在的地方正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