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钢
EB缺少对与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熟悉和了解,而现有的额外性工具也难以反映正在经历复杂改革且非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中国电力部门。
如果不解决CDM设计中的缺陷,额外性的争议将可能扩散到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多种项目类型,这将挫伤低碳投资并危及CDM本身。
短期的机制改革应当寻找更为市场化的基准线并定期评估以增强项目的可靠性,长期的机制改革应当寻找对国内政策依赖较少的方法,并且提高其环境协调性和市场稳定性。
清洁发展机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碳市场,并成为推进全球碳减排、保护气候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际机制。中国风电发展迅速,自2002年后几乎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根据全球风电协会的统计,到2009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25.1GW。CDM在中国风电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09年底,有32%的风电发电装机容量成功注册成为CDM 项目,预计到2012累计减少CO2排放将达8250万吨。如果加上正在申请和准备申请的项目,这一比例和数据将更高。因此,中国的风电的快速发展被当作是CDM成功应用的典型,而风电CDM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项目,也成为国际碳市场上风险小和颇受欢迎的项目类型。但是,这个“成功故事”却因为EB最近关于中国风电额外性的争议并最终先后拒绝中国16个风电CDM项目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争议的起源
2009年,EB第47次及48次会议当中,EB发现并考虑中国风电CDM项目设计文件(PDD)中的电价的不确定性,要求部分中国风电项目重新审查,或要求更正。第49次会议,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EB拒绝了中国10个项目的注册,这引起了CDM业内的地震,因为曾被视为高质量低风险的风电CDM项目都被拒绝,开发商、项目业主乃至买家、买家和中间商都一片哗然。2010年,EB第52次会议上,又有6个风电项目遭拒绝。
争议的核心是中国的风电电价问题。随着中国风电申请CDM的项目增多,EB对中国风电项目的信息掌握也越来越多。EB观察到有些省份同类项目PDD当中的电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电价是影响风电CDM项目额外性最为重要的指标。EB前主席Lex de Jonge在接受点碳的采访时对此表示,EB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是不是中方为了套取CDM的补贴而降低了电价,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因而要求开发商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EB的决定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国际排放交易协会(IETA)连续给EB写了三(一、二、三)封公开信,表示EB的这个决定将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该领域投资。而设定电价是政府行为,并非开发商的责任,而应该由EB和中国政府直接在项目核证中沟通解决,不应该由开发商来说明。同时,IETA还认为EB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及公正的过程;而规则的不确定性将影响行业的投资;EB也没有公平的把其自身的政策应用到中国的国内政策。
中方对此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中方风电企业代表发表了《关于就“联合国CDM 理事会51 次会议拒绝10
个中国风电CDM 项目”事宜发表的声明》,公开回应EB的决定是“一个错误的信号,挫伤中国风电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对EB的审查过程不透明、审查标准混乱也提出了质疑。在哥本哈根的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也认为“EB歧视中国风电项目”,拒绝中国风电CDM项目程序上不透明、不公正。
这个争议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存在于中国的风电项目,而可能扩散到多个国家、多种项目类型,进而影响到整个CDM及国际碳市场的可信性和稳定性。隐藏在这种争议背后的“额外性”审查难题,如果不从深层次的角度加以重视和解决,对于CDM机制本身的可靠性也是非常严重的伤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