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期待已久,长路漫漫已到最后,大会闭幕。
经过11天漫长谈判,代表们这个时候也有一些疲惫了。而蒙特利尔老城城区的街道也装饰了漂亮的彩灯,商店的橱窗则用灯光各式的礼物吸引人们的眼球,西方“圣诞月”的气氛日渐浓郁。而会议室里谈判代表也在等待最后的突破。很遗憾,ECO最后一天的“化石奖”一二三等奖全部颁给了美国,美国成为本次大会中拿奖最多的国家。
青年们早早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因为这是最让他们激动和期待的一天,他们将有3分钟的事件,也是唯一的机会可以在大会上发言。五位代表分别宣读青年宣言中最为重要的观点,深情地呼吁唤起代表内心深处对于未来的关切,因为“你们来到这里,不也是因为未来吗”?“作为代表,你们同时也是父母儿女和兄弟”。而“今天你们谈判的就是我们的未来”。到最后一句“请注视我的双眼以保证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时,全体青年都站起来了,他们分散在会场的各个角落,用各自的语言重复这一句,会场回荡着青年的声音,也敲击着代表们的被谈判“麻木”的心灵。
克林顿的出现如果不是意外,便是主办方的精心安排。这位号称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前美国总统,当着美国代表团在大会发表演讲说,指责布什的环境政策“绝对错误”。他强调,布什政府所谓“减排影响经济发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通过研发节能技术,美国有能力“在保证经济发展情况下,达到并超过《京都议定书》目标”。他肯定了地方水平上为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并鼓励确定在可再生能源和其它措施方面更细致的目标,而不是笼统的目标。并希望布什政府与其它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克氏的出现,无疑增加了会议的分量,但美国代表并不买帐。谈判还在进行。原定于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9日下午6时闭幕的大会,由于俄罗斯代表团在关于启动第二承诺期谈判的问题上突然提出附加自愿承诺的条件,并要求在KP3.9的谈判中增加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南,使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但这一附加条件很不合理,因为如果要增加也应该是KP9中的内容,俄罗斯的反戈让代表们大失所望。
经过大会主席以及相关各方同俄罗斯代表团紧急磋商,终于在12月10日凌晨3时左右达成妥协,大会同意考虑与俄方在有关“自愿承诺”的提议上进行进一步磋商。而直到10日上午6时16分。大会主席迪翁一锤定音,正式宣布,与会代表最终达成一致,同意启动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即2012年后的减排责任谈判进程。至此,会议的预计目标全部实现,3“I”得到了最好的阐释。
那一刻,大会主席迪翁和秘书长金利热情相拥,他们最了解这一锤敲下去的意义。
图15 迪翁宣布各项决议通过大会结束(图片来源:iisd.ca)
图16 迪翁和金利相拥庆贺(图片来源:iis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