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京都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MOP1)开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开始,因为它表明经过8年努力,《京都议定书》正式步入历史轨道。
迪翁向代表们介绍了《马拉喀什协定》的21项一揽子协议,这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和森林(LULUCF),以及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CDM的方法学问题和国家信息通报和审议相关的条款,还包括灵活机制和指定量的计算等内容。
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热带雨林国家提出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减少毁林的方案。因为无节制地砍伐,全球因为砍伐热带雨林每年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的25%。其中巴西、印度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重灾区。这些全球绿肺,正由重要的碳汇转变成为温室气体的释放源。这个方案旨在让这些国家减少砍伐,并通过经济激励机制,补偿其在林业收入上的损失。很多发达国家支持这个方案。但是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仍然悬而未决。大会主席建议成立一个接触小组(Contact Group),由各国进一步在小范围内对这个方案进行磋商。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就具有国际法的法律效力,因此批准国的承诺将受到法律监督。因此惩罚机制也成为谈判桌上的重要议题。而沙特阿拉伯这个ECO的“化石”之王,再一次单独提出,为了让这种惩罚机制更加严肃,应该把它正式列为《京都议定书》的修正案。听起来理由充分冠冕堂皇。事实上,如果沙特的提议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后果就是《京都议定书》将回到1997年,需要再一次经过各国的批准,才能生效。这将是一个长达数年的漫长过程。“沙特”之心,路人皆知,因此几乎所有国家都提议在本次大会上通过有关惩罚机制的决定,使得京都的各种机制尽快生效。
会议还通过了建立“遵约委员会”的决定,由该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缔约方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当选为委员。任何不履行议定书的缔约方从此将为自己不负责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图 9 美国国旗插满了今日化石奖,30日的奖区标明是庆祝马拉喀什协定的通过(图片来源:iisd.ca)
ECO“今日化石奖”的第一名颁给了美国,因为前一天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华兰▪亨特(Harlan Watson)表明不愿看到关于2012年以后谈判的任何进展。而沙特则声称如果他们因为石油税收减少而要求补偿的问题没有在SBSTA的联系小组中讨论的话,他们将阻止成立任何接触小组,其实就是想要阻止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沙特的自私要求让其成为该奖的第二名。而为了庆祝《马拉喀什协定》的通过,ECO通知将第二天的“今日化石奖”改成了庆祝会,沙特虽然逃过了一劫,但大概心里也不好受,它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
《马拉喀什协议》的最终通过和附件B国家将履行他们的承诺和义务,标志着《京都议定书》的全面生效,正式进入具体执行阶段,同时也将启动全球碳市场。这个消息传到讨论KP3.9的会场上,代表们为之一振。游走在会议室和边会的商人,大概也吃了一颗定心丸。今日蒙特利尔阳光灿烂,也许是自会议开始以来,最灿烂的一天。气温有所回升,但依然让人感觉到冷。在启动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等议题上,进展还很缓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