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经过一天的休会,会议继续跋涉前行,ECO今天的主题词:改革问题。
各国代表提到CDM下的操作过于复杂,为满足项目的要求,应该简化。在这次会议,非附件1国家也表达了对CDM的不满,他们认为CDM执行理事会(EB)发展的附加工具存在问题。适应、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报告、联合履行、资金机制、技术转让、能力建设、《京都议定书》的进度和顺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有关碳捕获和封存的报告都成为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
吕学都在一次关于CDM的边会上谈到,“要为CDM的技术转让创造良好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CDM本身也要改善”。作为中国国际谈判的CDM资深专家,他再次当选为CDM的执行理事。国家发改委气候办李丽艳则谈到中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但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因此中国对提高能效、科学发展和可再生能源感兴趣,而不是碳交易方案。
图13 吕学都在边会上做报告(摄影 何钢)
图14 李丽艳在边会上做报告(图片来源:iisd.ca)
会议强化了清洁发展机制的管理机构,并简化了CDM项目的操作程序,出席会议的近40个发达国家承诺在2006-2007两年间为此机制的运行出资1300万美元,也将大大提高EB的能力建设。此外,联合履行机制(JI)也在本次大会上成立了管理机构,以管理发达国家在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等事宜。
虽然布什政府令人失望,但是美国公民社会对这次大会的参与却让人振奋。大会的另一重要的平行事件——城市市长论坛也在今天开幕。西雅图市长格雷格▪尼克斯(Greg Nickels)谈到他的城市政府本身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从社区开始从根源上广泛减排。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城市市长在美国城市市长保护气候协议上签字,他们代表了美国38各州的400万人口,这当中包括一个月前受到台风卡特里娜袭击的新奥尔良市。
本次气候会议上的最大“刺头”是美国。布什政府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美国一直对国际社会呼吁置之不理。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美国这种单边主义行径招来欧盟、日本等《京都议定书》拥护方强烈抨击。也遭到NGO组织的一致反对,认为布什是“地球的谋杀者”。
有NGO人士说,我们“不是不跟美国玩,而是对布什政府死心了”,但是美国是全球的一大排放国,没有美国的参与难以见效。所以转而向美国的民众寻求支持,NGO非常善于寻求新的切入点。但是作为COP/MOP的谈判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代表们在为2012年后的路线图一筹莫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